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擒王之计,会猎于梁

第一百六十三章 擒王之计,会猎于梁

    赵云!

    陶谦错愕的看着城头之人,良久,又望了望身旁的陈登,依旧难以置信的问道:“赵云为何在此?”

    陈登思绪翻飞,在想象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按理来说,即便赵云再骁勇,也难以在短短几日时间里就打到彭城,除非……

    陈登想到一种可能,东海国压根就没有阻挡他的前进。

    “使君,会不会是糜竺他……”陈登不好意思将同僚说得太露骨,只是将陶谦的思绪往哪引。

    陶谦一想,以糜氏在东海国的影响力,如果要帮助赵云,或许真的可以。

    就在陶谦犹疑间,城头上出现了另一道身影,陶谦一看,顿时再度怔住。

    不是别人,正是糜竺。

    陶谦心中升起一股无名之火,当即责问道:“糜子仲!陶某待你不薄,为何叛我!”

    糜竺似乎早料到事情始终有澄清的一天,立于城头,毫不避讳的回应。

    “陶恭祖,你即为徐州刺史,不思徐州内务,遏制豪强,使其割据州县,不仅如此,你还任人不贤,臧霸孙观乃是贼寇,萧建强据琅琊,不服法令,曹豹恃强凌弱,为祸乡里,笮融滥用职权,囤积钱粮,作用仓廪之实而百姓无果腹之粮,如此内忧,你竟还与袁氏勾勾搭搭,乱涉他州事务,如此荒唐,如何做这徐州之主!”

    糜竺毫不客气将陶谦数落了一番,原本,他还是对陶谦给予厚望的,一来陶谦有朝廷任命,而来,手中兵力尚能压制各郡豪强,若他专心治下,罢黜豪强,发展民生,积极恢复元气,徐州必成富庶之州。

    陶谦听得糜竺之言,竟生出些许自责之感,其中诸多事,原本他真的和糜竺想法一致的,可自己如何又步入了别的道理?

    陶谦望了眼陈登,答案不言而喻。

    “元龙,这……”

    “使君,休要听子仲片面之言!如今乃是大争之世,岂能偏安一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军主力尚存,不得暂往他县驻扎,静待袁公援兵!”

    陶谦望了眼彭城,眉头一皱,“可我家眷还在城中。”

    “使君放心,麋子仲虽背离主公,但也算道义之人,不会为难使君家眷的,再说两位少君即未从政,又为从军,与糜竺更是无甚瓜葛,断不会为难。”陈登解释。

    陶谦咬了咬牙,虽有不甘,但只能面对现实,下令撤兵,打算将兵马引到南面的梧县,那里便是豫州边境。

    赵云望着陶谦退去,无动于衷,根据主公指示,他只需控制住彭城,静待援兵即可。

    ……

    梁国,睢阳。

    梁王府中,刘弥数次召见张琰,询问北方战事。

    北方,也就是兖州山阳郡。

    张琰每每谈起,都将粗人李乾贬低一番,说渤海王用人不察云云,说阴夔这一次进攻,没有渤海王的情况下,想输都难!

    “张相,你说我军占据昌邑之后,袁绍会如约将己氏、单父和成武三县割给梁国吗?”

    “大王放心,袁公最重信义,必会如愿执行的。”张琰道。

    “如此我便放心啦!”刘弥笑了笑,道:“这个时候,以应将军实力,恐怕阴将军已经得手啦!阴将军真乃儒将,不仅才学过人,还能领兵打仗!哈哈!”

    “可不是么,上回出兵虽然失利,可对手那是渤海王,这天下,有几人能从渤海王手中全身而退!听说,就连那袁公帐下的颜良文丑,都不敌!”

    正说间,王府管事来报:“大王,有人送了一只木质锦盒,说要交给梁王。”

    “哦?何人所送?”

    “未留姓名便匆匆离去了。”管事说着呈上锦盒。镶着漆纹。

    刘弥取过锦盒一看,四四方方的,外面还带着纹路,煞是精致。

    张琰当即夸道:“看来大王今日真是双喜临门!”

    刘弥笑着打开木盒,突然,他的笑容瞬间停滞,一股惊悚感自脚下升起,直冲天灵,令其毛骨悚然。

    木盒之中,一双不甘的眼眸正直勾勾的“盯”着自己,刘弥二话不说,一边大叫,一边将木盒脱手丢出。

    这时,人头才从盒中滚落出来,在地方滚了几圈,歪在那里,一双眼睛死不瞑目的盯着,看得张琰也一阵后怕。

    “阴夔!”张琰惊道。

    “什么!他他他……他是阴夔……”梁王差点认不出。

    张琰点点头,确认是了。

    “阴夔进攻昌邑,怎么……”梁王刘弥一时不知如何言语,“那本王的兵将呢……”

    这还要说,阴夔身死,自然是惨败了。

    然而令张琰十分费解的是,这一战,为何会惨败呢?

    要知道,此战阴夔并非主攻,而是协助吕威璜攻取昌邑,除了吕威璜与阴夔,此次袁公还调集沛国、鲁国,以及徐州陶谦之兵,如此部署,还败了?

    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手。

    刘弥尚未从失魂落魄中回神,嘴里喃喃着“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木盒打翻之时,除了阴夔的头颅,还飞出一份帛书。

    张琰上前查看,尖着手指将之拾起,展开。

    念道:“近者奉诏伐罪,旌麾南指,所到之处,黄巾俯首,青徐束手,今率本部卫队,方与张相会猎于梁。”

    张琰胡须不有颤了颤,帛书上所指,竟直言自己,显然渤海王不傻,知道这个梁国到底谁做主。

    刘弥不过明面上的封王,治国实权,还是在国相手中,往更深处说,是在袁氏手中。

    张琰眉头紧皱,帛书之中提到了奉诏伐罪,指的便是讨伐袁氏的不臣之举,而青徐束手,则令他有些费解,青州可以这般说,这徐州刺史陶谦,其后亦是袁氏,束手从何谈起呢?

    “张相,书上说了什么?”梁王问道。

    “渤海王亲率本部兵马,要来梁国。”

    “什么!”刘弥当即诈唬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刘弥念得张琰一阵头疼,他稍作思索,很快想到一计。

    梁国毕竟是豫州地界,距陈国与汝南,挨得很近,既知渤海王孤军而来,何不设一出擒龙之计!

    张琰打定主意,当即起草文书,将此事来龙去脉写下,快马送去汝南。

    做完此事之后,张琰又命人替阴夔收了尸,送去阴府。

    快马加急,奔向西南。

    约一日半之后,袁绍便收到了这封加密加急信件,阅读之后,惊讶,惊喜,振奋,当即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于是袁绍当即召来数人,逢纪郭图,颜良文丑。

    将梁国之事简单说了一遍,并声称要抓住这次机会。

    “元图,公则,尔等以为如何?”

    逢纪思虑一番,回道:“主公,此时当以济阴大局为重,为此战,主公部署颇多,此时不宜节外生枝。”

    袁绍点点头,“可济阴局势稳如泰山,此战有我秘密武器,徐荣断难获胜,唯一要防范的,便是陈留的高顺与徐晃,我与高氏多番通气,奈何高顺执迷不悟,不肯易帜。”

    在原来的方案之中,袁绍是将颜良与文丑训练的新骑兵用以牵制高顺和徐晃的,因为徐荣若露出败迹,高顺与徐晃必然是会出手的。

    郭图则言:“主公,我有一言。”

    “公则请说!”

    “济阴之局,乃是主公花费半年所部,如若不成,无非折些人马钱粮,而梁国之局,此非人力所部,而是天赐之机,若渤海王真的为区区李乾涉险,孤军深入,若此战得利,除一大患,那这天下,还有谁能阻挡主公?孰轻孰重,一眼可辩。”郭图说着,看着逢纪。

    逢纪听罢眉头一皱,难得一次同意郭图的观点,自从当初选择将供给青州黄巾的粮草给了渤海王之后,袁氏与渤海王便再无和平的希望了,能除之,自然是最好不过。

    于是逢纪补充道:“主公,若真依公则之言,济阴之局亦未会败,只需再拖上半月即可。”

    袁绍见两位幕僚难得达成共识,顿觉轻松加喜悦,笑道:“好!颜良文丑!”

    “末将在!”

    “末将在!”两人齐道。

    “命你二人各率精骑一万,抛下眼下所有事务,全速奔赴梁国,勿带辎重,我写一道手令,从沿途补给即可!”

    “末将遵令!”

    袁绍又寻思着,光派武将不够,渤海王诡计多端,需派一谋士同行,“许攸与尔等同行,充参军事,遇事不决,务必听取许子远的建议。”

    “喏!”两人齐应。

    “速速出发!”袁绍直接催行。

    颜良文丑离开之后,袁绍宛如觉得失去成了一半,忍不住笑了起来,再度对逢纪道:“元图,济阴之战,你且多多重视!”

    转而又对郭图道:“公则,孔璋尚在南阳,此行扬州,非你莫属,南州同盟能否促成,便全仰仗你了!”

    “主公放心,臣定不辱使命!”郭图拱手道。

    “好!诸位多多出力,此番若成,陈王登位,我自为尔等邀功!”

    “多谢主公!”

    ……

    刘擎一路南行,数日之后,一时间不知出没出山阳郡地界,相对冀州,这里多有山林,而且山道难行的多,许多小县官道都没有覆盖。

    “典韦,你说我们出了山阳郡没有?”

    “主公,我们早到了济阴郡境内了,单父县,应该就在附近。”典韦颇为确信的说。

    刘擎想了想,还是不敢信典韦的话,转而问堪舆官。

    结果堪舆官也是懵圈的。

    “大王,这前不着乡,后不着县的,而官道没有路牌,一时真不好判断。”

    刘擎看了看脚下长满草的坡路,吐槽道:“这真是官道吗?”

    其实这是一句反问句,黄巾荼毒,加上天灾,战乱许多乡里都无人了,官道荒废也算顺其自然。

    于是刘擎一军又行了一程,终于见到了一座乡,堪舆官一打探,方才知道是白仁乡,然后堪舆官很无语的向刘擎回复。

    “大王,此地乃是白仁乡,归己氏县管辖,再向前二十里,渡过雍水,便是梁国境内了。”

    刘擎看着典韦:“???”

    不是说快到单父县了么,这都已经过了几十里了!

    典韦讪讪一笑,回道:“主公,下次别问我了。”

    “谁吹牛说对这一带很熟的?”刘擎鄙夷道。

    “嗐,我记错了,是己氏,不是己吾,而且,这里和我家乡,真的好像!”

    能不像么,可能就差百来里,典韦故乡位于陈留和梁国边界,而己氏是济阴和梁国边界。

    刘擎瞧着这傻大个,自己是哪人都会弄错,真是活宝,刘擎转而对堪舆官道:“过了雍水,便去蒙县,而后便是梁国治所睢阳,仔细堪舆,我军孤军深入,断不可迷路!”

    “遵命!”

    刘擎军继续南进,随着年关将近,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冷风灌入盔甲,简直要将体温抽走一般,刘擎十分怀念邺城的暖被窝。

    眼前的辛苦,是为了来日的幸福,眼前的挨冻,是为了未来可以天天有不同的暖被窝可以睡。

    耗费半日,刘擎就到了所谓的雍水,刘擎一度质问堪舆官,是不是弄错了,这小干渠也能叫河水?

    堪舆官则信誓旦旦的说这是处于冬季枯水期。

    这也好,连渡河都变得更加简单了,战马直接淌水就行。

    过了雍水,刘擎下令在此休整过夜,补充水源,恢复体力,接下来,便是敌人地界,进入真正的战斗模式了。

    翌日一早,刘擎收起打趣,开始部署骑哨,为了更好应对,刘擎足足派出了近百名骑哨,他们或向前探查,或驻于某地,监视要城要道。

    如今刘擎有禁卫两千,典韦所率虎卫三千,此来梁国,为的是耀武扬威,并非攻城略地,所以,刘擎直奔睢阳而去,未必就是为了攻占睢阳,而是以此起到震慑作用,当然,若有机会,刘擎也不介意入睢阳城逛逛。

    到了午时,刘擎便到了所谓的蒙县,不出所料,蒙县城门紧闭,而且显然已经知道了渤海王刘擎要来的消息。

    刘擎立马蒙县城外的安全区域,以免于被冷箭射击,然后率军从北门绕到东门,又从东门绕到南门。

    最后,刘擎打算就此离去。

    可是还没有耀武扬威啊!

    于是刘擎下令:

    “典韦,你率两百尿急的虎卫,对着城门撒野!”

    ……

    (PS:求推荐票月票支持!)子虚笑乌有的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