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最后卷起来叫憨憨拿着,等一会儿就找工匠按照字体和印雕刻出来,刷上桐油,挂在图书馆正门一进去的正对面墙上。 其他人回去,孩子们继续为学子们打饭,这回学子们没有疑问了。 当今圣上专门赐字,而且还是大明栋梁四个字,下丘村为国为民。 那么对自己如此好,显然是希望自己等人努力学习,将来成大明有用之人。 “这肉咋这么香?快把舌头一起吞进去了。” 有打完饭的书生,尝一口红烧肉,瞬间被征服。 “菜一样好吃,拿油炒的。” “干豇豆和大豆,里面居然有猪肉皮。” “咸菜,有香油的味道,还有酱味。” “萝卜丝的汤中姜末一点不辣,怎么做的?” 学子们纷纷称赞着,连汤都不曾放过,总归就是一个好。 “我觉得比对面福华楼的菜好吃。”有学子评价。 “你吃过吗?”别人不信。 “吃过一次,跟着其他人吃。” “他们真做得比福华楼还好,怎么不开酒楼?难道他们买不起房子?” “估计是盒饭能给钱少的人吃,他们不想着赚钱。” “快吃,咸菜我要留下,晚上就馒头吃。” “我也留。” 学子们几乎做出相同的选择,留咸菜。 被人提起的福华楼上,徐掌柜面带笑容:“诸位,为祝贺下丘村图书馆得到圣上赐字,每桌送一升啤酒。” “徐掌柜大气。”“老徐敞亮。” “对面拿圣上赐字,与福华楼有何关系?” “老许,你昨天晚上没来,我跟老黄他们吃了一顿,正好吃到旁边下丘村盒饭店的厨子帮忙做的清炒芥蓝,比福华楼的好吃,哈哈哈哈……” “徐掌柜的,是真的?” 徐掌柜摇摇头:“唉!都记住了哈?真的,福华楼不少菜,俱学自旁边卖盒饭的,你们应该去那尝尝单炒。” …… 又一场大雪落下时,到了腊月初八。 在北方有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南京没冷到那等程度,但下丘村还是做了粘豆包,并且开始制作腊八蒜。 下丘村的船只每日都有往来,不过不是同一批,船工承受不住。 东华门外的一百亩大棚正式种植,从下丘村送来的苗和蜂箱放入其中。 “明年当种一千亩,卖给有钱人。”朱元璋在大棚里与后宫他的女人以及能够帮忙干活的孩子们一起移栽。 如今的他满脑子都是钱,赚钱、花钱,让钱流动起来。 赚大明富贵人家的钱,赚夷人的钱,花给干活的百姓。 马皇后熟练地埋着苗,旁边有小孩子帮忙浇一点水,她双手沾满泥土,却不嫌弃,而是一边认真移栽,一边笑着说: “前年咱大明收的田赋、商税和避劳役得到的绢布粮,加起来折钱不过二百七十万贯。 还好打胜仗,抢了别人一些钱财,结果连皇城的许多当修的宫殿都没修。 去年的时候咱大明朝廷的收入,倒是多上一些,超过二百八十万贯,在于行商的人多了。 不过去年咱们卖给夷人的东西让宫里赚了四十二万四千四百余贯。 今年还不知道朝廷能收多少,咱们却拿到了折钱二百又九万六千余贯的钱物。 还有二十多天,又能多得,与夷人做买卖,果然比从地里刨食赚得多。” 朱元璋听了,给妹子一个大大的笑脸,很是自得,连续移栽三株苗。 “夷人说没有东西和钱了,让等等,说船回去再回来,才能买,有的着急,还想让宫里先不卖给其他人,哼!” 朱元璋觉得有的夷人挺可恨的,那么有钱,最初只想占大明便宜。 还是琉璃与琉璃镜子赚钱,那个八音盒刚卖不长时间,就赚到了五十多万贯。 听闻有的夷人在别处互相之间抢,又抢其他地方王和酋长什么的东西和金银,就为了换琉璃镜子。 八音盒一出,下丘村说是什么教堂音乐,夷人把珠宝折价到三成、二成,甚至是一成卖掉,只为了筹钱买八音盒。 不过这八音盒可不是那般好买的,有限制,又有竞价。 “走了,回去。”朱元璋拍拍手上的泥土,不打算种一天,过来种半个时辰已经不错了。 孩子们脸上有了笑容,后宫其他女子也松口气。 大家回去洗澡,朱元璋、马皇后二人在洗鸳鸯浴,但是没做别的,旁边有宫女帮着洗。 “重八,你说有意思吧!夷人开始说香皂不好,因为他们不洗澡,洗澡叫人生病。 后来又愿意买,不洗澡身上臭,香皂则香,他们又自己找理由,说香皂的香可以让人不生病。” 马皇后说着笑起来,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边的国王什么的都不洗澡。 “咱大明百姓应该多洗澡,香皂用不起,肥皂得消耗油脂,几天洗一次,想来是行的。” 朱元璋又想起下丘村写的信,说身上有伤口,用肥皂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脓发热而死。 第217章 胭脂傍晚夕阳醉 河,两岸青山未阻隔。波澜缓,胭脂晚霞合。 河,渡起千年万世绝。轻舟荡,落日照人斜。 河,一水连通布庆泽。天应问,倒影缀为何。 宫中的浴室蒸汽氤氲,朱元璋与妹子泡着倒是很舒服,坤宁宫的浴池由水泥与瓷砖造就。 因为下丘村就建了两个大池子,男女分开,女子月事时不进去泡,用淋浴,人工把水送到高处,再慢慢流下来。 朱元璋看一眼香皂:“明年继续打北边,给将士们带上肥皂,受伤了好洗洗。” “重八,可给惠民药局与养济院,有人受伤了,试着用,每年有不少人因伤口出脓发热而死去。” 马皇后就想知道究竟行不行,见到结果才安心。 “再问问村子,有什么打仗时用的好办法,万一他就能琢磨出来呢!唉! 越是受伤的将士越能打,总是冲在前面,一仗打下来,满身伤口,接着就……” 朱元璋说眼圈一红,眼泪吧嗒吧嗒掉落在水面上。 他想起这些年打仗,每当发现一个好的勇士,很快就因拼死战斗被敌人杀了,或者一次次活下来,又因受伤而坚持不住多久就死去。 医生管这叫外邪入体,一个办法是糊上金疮药阻止外邪,另一个是吃药,把外邪除去。 有时管用,有时则没用,还有的伤口需要用烧红的铁烙,烙得不好,烙的地方就出脓,然后…… 马皇后心疼,用手把男人拭去泪水:“重八,咱有了新的火器,高人又说给办法,定然能够打过北元。说吧!什么事?” 马皇后说着,看到一个宫女进来。 “回皇后话,前几日派去找大铁矿的人传回消息,派五百人到那片范围分散挖,每人所挖之地,皆有矿石出现。”宫女回话。 “下去吧!”马皇后微微颔首,转头对朱元璋笑着说道:“重八,果然有大铁矿,这下不缺铁了。” 朱元璋抹了把脸:“五百人散开直接挖,皆有矿石,那是多大一片?何况如此好挖,只不晓得出铁多不多。” 他根本不知道南山铁矿是磁铁矿,非常好选矿,然后就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品位。 其实正常百分之三十多已经够用,一百斤矿石出三十余斤,慢慢炼去呗! 想要钢材,下丘村的转炉也给出来了,包括把挖煤矿时候的煤粉吹进去的方法。 如果还想要更好的煤,也告诉怎么洗煤了,包括焦炭的焖制方法。 …… “这个地方能走吗?你们要去哪?” 傍晚的石臼湖上,眼见着到胭脂河的地方,一艘船上坐着四个人,船上有桨有帆,他们此刻停下来,大声问旁边过来的船队。 船上的人对船队的旗帜比较敬畏,船队挑着急驿的旗,另外还有一面写了‘下’字的旗。 “去南京吗?跟我们走,你们从哪来的?”船队前面船上的人回喊。 “我们从徽州的歙县来的。”对面控制着桨,保持距离。 “那你们倒是靠过来呀!这么喊不累吗?我们是旁边下丘村的,去南京。”船队的人又喊。 “对,能靠是吧?”四个人乘坐的船调整桨,其实不调整也会随着水漂过来。 “这里修河了?来的路上遇到养鸭子的人,他们说不用再走黄池河,我们知道你们下丘村,以前有路过。”歙县的人喊。“刚修好不长时间,腊月头一天通航,我们村子第一个走的。你们占便宜了,直接过来,不像我们还要逆水划十七八里。”下丘村的人告诉对方。 歙县的四个人脸上有了喜悦的神色,另一个人喊:“倒是方便了,路上还走不?能不能撞到墙?” “好走,人工开的,掌一下舵就行,跟着我们,原来此地叫胭脂岗,现在叫胭脂河。 回程的时候你们走这里,哎呀!更近了,不用逆流长江那么远,秦淮河与胭脂河的水流缓。 你们那里到这边,是不是很远?怎么来的?” “好啊!我们从歙县走扬之水,再进西溪,从西溪入句溪,就到这了。” “走吧!别怕!你们装的砚台?” “快过年了,我们往南京送一批,再买些东西,回去过个好年,多谢了啊!” “不用客气,走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