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
‘叮叮噹噹’的声音传来,太子妃手上托着一个八音盒进到书房。 “太子今日去下丘村的盒饭店,收获几何?”太子妃笑靥如花。 “下回带你去吃。”朱标看一眼八音盒里的小人,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 “他们送的菜好吃呢!谁敢想冬天吃西瓜和香瓜,逆天改命之能。”太子妃把八音盒放在桌子上。 朱标从旁拉过一张椅子,让太子妃坐下,太子妃有孕了。 历史上常氏是两年生一个,洪武五年生一个女儿,洪武七年生个儿子朱雄英,洪武九年生个女儿,洪武十一年生个儿子朱允熥。 如果现在问朱闻天太子妃怀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朱闻天也茫然。 人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这样有时能决定孩子的性别,跟天灾不同。 “我问朱里长是否要丹书铁卷,他回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我所问时,出其不意;其所回时,自然而然。 我又问其宝钞发行,其给我讲了一番货币价值所在,贯穿古今。” 朱标说出自己今天受到的震撼,太厉害了。 太子妃抿了抿嘴儿:“一个里长如此,他还是里长吗?怕是朝堂上的许多重臣也不如啊!” “他是下丘村的里长,下丘村是寻常的村吗?别人但凡有赚钱的法子,定然疯狂去赚。 下丘村赚一些后立即停下,需要钱时换一个赚钱的法子再赚,如是往复。 教福华楼如何做好吃的,自己偏偏整日里卖盒饭,三文五文的。 说他们没钱吧!他们好大的家业。说他们有钱吧!一看之下,他们整个村子留的钱不过千贯。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他们欠咱八千贯,估计想要年前结清,卖菜。 等他们把钱还上,保证菜就不这样卖了,又变成那种遇到重大事情无钱可用的样子。” 朱标对下丘村无法定位了,从小到大,就没见过这样的村子。 太子妃拿过笔,在纸上写‘下丘村’三个字:“无欲无求哇!嗯!不是,他们吃得好。今天你吃到什么好东西了?” “晚饭带你去坤宁宫,到时你便知晓,论吃,整个天下没人比得上他们。”朱标要保密,必须给众人一个震撼。 月亮慢慢升起来,还不够圆,每月十五之前升起的月亮叫上弦月,十五的满月过后,就是下弦月。 前者是半夜出现,后者是后半夜出现,以十五为分,上为前,下为后,很简单的。 今天是上弦月,朱标带着白菜心、热好的高汤、酱牛肉,与太子妃一起到坤宁宫。 大家本来说好吃烤鸭的,烤鸭有,不过鸭架汤被朱标给取消了。 那么鸭架怎么办?好办!跟下丘村学的,多留点肉,再酱一下,当下酒菜或零嘴吃。 酱牛肉切片摆好,不需要别人试毒,太子亲自带来的。 朱标距离远一点,他怕高汤的味道被其他人闻到。 他下午专门练习过,用开水浇白菜心,浇成一朵花,最后放点盐,给太子府的人吃,大家还很爱吃呢! 高汤是烧开的,朱标一个个菜心浇,浇开一个,放到汤盅里,再浇上汤。 之前浇的汤可以回收,给坤宁宫的人喝,这些人占便宜了。 连续浇了五朵白菜心的花,朱标亲自端过来:“父皇、母后、孙贵妃,这个是开水白菜,可好吃了。”三个人:“……” “倒是精巧,用开水把白菜心给烫开,以前无人想过,再加点盐,估计更美味。” 孙贵妃给面子,称赞一下,不过觉得这么烫的白菜应该放盐。 “我儿这手艺不错,没把自己给烫了,今日去下丘村的盒饭店学来的?”马皇后也觉得好。 “什么东西?好大儿啊!咱学点有用的,他们给你吃这个?” 朱元璋不满意了,拿开水浇白菜作甚?煤多? “有菜,别的菜都不错,这道菜叫开水白菜,孩儿从那里取的开水,又烧开了在此做,憨憨烧的开水。” 朱标故意往偏了带,他之前就这样被带偏的。 “憨憨?憨憨这孩子确实好,咱就喜欢他,他……” “重八,喝一口汤吧!”马皇后打断了朱元璋的话,因为她已经喝过一口。 “听咱妹子的,这开水喝着其实润……嗯?”朱元璋突然顿住,把脑袋转个方向‘咳咳咳’。 “再来一口。”他又喝一口:“好大儿啊!你告诉咱,你告诉咱,你太子府里的开水是这个味道?” “爹,我太子府的不是,下丘村的开水白菜的开水是,好喝不?”朱标此刻才像个孩子。 朱元璋看向孙贵妃,孙贵妃喝两口了:“让我想起了佛跳墙。” “吃饭,这个方子拿到手,必须拿到手。明天咱还要喝,早饭时喝。” 朱元璋小口喝,知道晚上不能喝太多的汤,不然早上起来眼皮大。 席间,朱标讲起对方不要铁卷丹书的话,又着重说货币的问题。 “原来宝钞叫信誉货币,金银铜则是实物货币。眼下不可以发行信誉货币?” 朱元璋吃饭的动作停下,其他人跟着放筷子。 “这个咱也不是太懂,明日标儿你再去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思忖一番,选择最直接的方法,问。 “重八,今年人家一村人应邀到这边过年,咱可不能叫人家觉得不舒坦。”马皇后换个话题。 “是这个道理,人家村子不缺吃穿住用,那么远过来……东华门外面,那里没有人住,咱们盖了一百亩的大棚,还有更大的地方,告诉他们,自己看着办。” 朱元璋见人家不要丹书铁卷,还那么说,也大气了。下丘村啥都不缺,包括住的地方。 又是受太子之邀前来,招待礼节差了,置太子于何地? 于是翌日吃早饭的时候,太子朱标又来了,告诉里长,东华门外划出一顷之地供下丘村用。 然后太子吃饱走了,一群工匠过来学怎么弄酒精和缝合。 孩子们负责教他们,孩子们平时都是缝豆腐和水果的,目前在学生鸡蛋剥皮。 其实这个跟熟鸡蛋剥皮难度差不多,甚至有特殊情况,比熟鸡蛋的简单。 因为生鸡蛋至少保证了壳与膜的均匀,而熟鸡蛋有的已经粘连。 “憨憨!要不要那个地方?”里长遇到关键事情必然得问守村人。 “他们早点说就好了,不过没关系,咱们立即建,水泥地面,转炉钢滴钢珠,或者铸也行,之后在磨桶里滚动磨圆。”朱闻天坦然接受。 第223章 新武转轮又新车 腊月十四日,整个下丘村和许多工匠动起来了,这边的盒饭卖着,里长与憨憨及孩子们回村。 “憨憨,咱们努力造枪管,现在做出来五十支火枪了!哦!里长,五十支。” 大家赶回来之后,负责打造枪管的人直接向憨憨汇报,随后才想起来还有里长。 里长表示理解,对,憨憨最重要。 不过他吃惊于速度,按照估算,到年底应该有四十多支燧发枪,现在超额完成任务了。 朱闻天四下看看,见没外人,点头:“停吧!够用了,给你们开药,好好养一养。” “听憨憨的。”里长在旁说。 打造燧发枪的人:“……” 你也就是咱们的里长,换个人这么说话,早打你了,还用你强调? “憨憨,我这个里长没人在乎了。”里长跟憨憨抱怨。 “怎么可能?你问问他们换个里长行不行?”朱闻天笑了。 “里长,你永远是我们的好里长。” “里长永垂不朽。” “里长万世千载。” “里长……” “给我滚,是不是几天没见,你们皮痒痒了?”里长要打人了,一群人跑了。 “憨憨,咱练枪?”里长手痒,在村子里的人,即便是年岁大的,都会每日开上几枪。 出去的人自然不能在皇城旁边嘭嘭开火,一支枪都没有。 “打一打也好,燧发枪烟雾大一些,其实能够改善的,先这样吧!之后再升级。 南京的天气还是不冷,不然我就造冰刀了,带着大家滑冰。 陛下给了地方,咱们当成溜冰场,用滑轮,先造轴承,好的咱们目前没那个技术。 磕磕绊绊的还是没问题,这个与竹荪一样,你种,需要两年才能大规模种植,你不种,永远没有。 今年咱们先把不好的做出来,孩子们滑旱冰,再逐步改进,它的真正用途在于运输。 之前的万向轮,咱们用木头代替,其实有新的金属轴承更好。” 朱闻天有着打算,一点点推进,这东西急不来的。 他其实觉得已经不错了,历史上这样的科技进步是曲折的。 有的人只发现了一方面,就去忙别的,有的人都设计出来了,又因为政治、资本等因素完蛋。 甚至有的人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了突破,结果不等转化为成果,就因为交不起学费失学,从事别的事情。 科学的进步从来都是迷茫的,当一个时代过去后,回首,又发现那时的人真傻,好简单的。 嘲笑完那时候的人,自己继续面对技术突破壁垒,等再过一些年,嘲笑别人的人,也被人嘲笑。 朱闻天没工夫嘲笑别人,赶紧造出来,然后带小伙伴们熟练下,过去玩儿。 当然,这是有目的性的,不是闲得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