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节
这回朱樉的人厉害了,朱樉并不生气别人不给自己送。 他带着人手去看百姓拿来的礼物,给出价值,让百姓说姓名与家庭住址,再按个手印。 太子府的人判断价格的时候差秦王府太多,秦王府的人跟着秦王做买卖。 百姓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让说就说,让按就按。 送完东西他们回去进山采药材,等着太子收。 朱樉负责安排回礼,必须比百姓送来的东西贵,而且要实用。 给个大珍珠没用,百姓不敢卖,得供起来。 朱樉算了算,为难了,跑到这边找陪朱标喝茶的里长:“里长,百姓给兄长送来东西,咱们回什么礼?带的东西给了,咱们自己怕不够用。” “给肥皂和香皂啊!大家都喜欢在喜庆的日子里用香皂沐浴,平时肥皂洗手,有的衣服上有油污,肥皂也能洗下去一些。” 里长不觉得回礼是问题,现在狩猎野兽,有油的。 “可是咱们的队伍里没有带会做肥皂和香皂的……呃……碱用少了怎么办?” 朱樉想说制作肥皂的工匠队伍里没有,猛然反应过来,有,不但有,还非常厉害。 “咱从这里到向西北走,产碱的地方也是河南,派人去说一声,让他们运碱朝北走,咱们到时候汇合。” 里长怎么可能会记不住哪里有天然大碱矿?村子一直需要那里的碱来做东西。 朱标表态:“如此便麻烦里长了,到如今,肥皂制作方法始终未外传。” “殿下放心,我们会把地方圈起来,不叫别人知道。”里长明白。 能做肥皂保证能做香皂,香皂一直卖给夷人,大明内部偶尔才会放出来一批香皂。 若是叫夷人学到,大明立即少个出口的好东西。 故此队伍出来,根本不带那些工匠,包括制作琉璃的。 倒是造燧发枪的部分工匠跟着上路,万一枪坏了,需要他们修理。 里长说完马上去准备,野兽的油先熬出来。 朱樉拿起里长的杯子,晃一晃,又用指头沾着茶水洗下外面的沿,倒掉后给自己倒杯茶。 “刚刚忘了,一直记得下丘村教咱学问,还有他们做饭好吃。”朱樉发现自己没记好。 “上次他们做一回卖了用钱,之后就不卖,时间一久,确实不容易想起。” 朱标安慰弟弟,下丘村的香皂根本没卖过几次。 包括冰糖,给了宫中去赚夷人的钱。 然!技术是人家传的,下丘村有各种香味的香皂。 “兄长,有他们在,咱一路上算安稳喽!人家出动四十四个人,给咱的感觉却胜过千军万马。” 朱樉感慨,他发现下丘村跟着,自己就不担心。 他哪知道下丘村出动的四十四个人最强的队伍,掌握着全套的技术,关键憨憨在。 太子府的护卫被里长喊上,让他们负责警戒,不准任何人靠近,大家开始处理东西。 他们要制作大量的肥皂和香皂,好给百姓回礼,按照百姓礼物的价值,做出来的东西以成本价计算。 否则一块香皂的销售价格就超过每户百姓拿来的东西了,百姓得一块香皂没什么大用。…… 晚上的时候,一万早上出去的军士们回来,又带了许多猎物。 他们先跑去河边哗哗洗澡,换身衣服归队,明天他们留守,另一万人出去。 出去的人会得到他们的指点,节省时间。 凤阳府的官员们再次被召过来,朱标请他们吃狼肉锅。 不过没有狼皮,狼皮吃了太浪费,留着做衣服。 大家喝泡了药的白酒,朱闻天挑锅里的豆腐和干白菜吃,偶尔吃一口狼肉,跟狗肉一样,口感不好。 朱标和朱樉,以及官员们则是一人一个小砂锅。 凤阳府的官员也第一次吃狼肉锅,狼肉炖的和烤的他们吃过,本地有狼,就尝尝呗! 像眼下的吃法他们没遇到过,尝一口狼肉,发现丝毫不腥。 “太子殿下、秦王殿下,宫中的光禄寺确实厉害。”凤阳知府秦誉由衷夸奖。 “以豆腥来压肉腥罢了,豆子必须是熟的,不然豆腥味又重了。 黄豆羊肉、豆豉鱼、黄豆猪脚等,俱是采用豆腥来压其他的腥臭。 鱼汤也能放羊肉来煮,世间万物,相生相克。 如凤阳之地,山路难行的地方就有河流通过,陆路不成咱走水路。 既有水路,自然适宜养殖鸭鹅,之前有饲养的书,可教百姓。” 朱标不是找不到人陪着喝酒才召官员过来,他要告诉官员如何做。 看看宁国府的官员,从上到下,一律照着下丘村的模式推广,有的地方情况有变,就跟着变。 另一个是太平府,也后来跟上,学宁国府。 眼下自己到了凤阳,自然得把此地的官员带上正途,以前的那套不行了,要积极帮助百姓。 “太子殿下说得是,我等定然会找愿意养鸭鹅的百姓多多养殖。这个狼肉不腥,是放了豆腐的缘故?” 秦誉表示明白,再说起吃的事情。 “做豆腐剩下的豆渣是熟的,用纱布装着跟狼肉汤一起煮,些许豆腐刚放进去,压不住腥味。 正如百姓过日子,从长远打算,短时间内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不能说是提一次,就主动帮百姓一回,要时刻记得随时为百姓做好指导。” 朱标又把话题给转回来,问咱豆腐?咱是让你安心吃豆腐的? 真应该把你们扔到宁国府看看,看人家的官员是如何做事的。 一有空闲,保证往下面的村子跑,看看情况,再赶回衙门。 官员们悟了,往后自己就得勤快起来,不能等百姓出了事情再去管,要提前把情况摸清楚,看看有什么方法让百姓多赚钱。 “太子殿下为了帮当地百姓,竟然收了干菜做狼肉锅,我等学到了。”同知抿一口酒,称赞。 “新鲜的青菜不适合做狼肉锅,只有干菜最好,尤其是干白菜。 帮助百姓也要从实际出发,可以找小的范围当试点,不能一下子就都扔出去。 鞋大还是鞋小,穿上最知道,来人,给诸位上新鲜的蔬菜。” 朱标继续找借口敲打官员,反正官员说什么,他最后都能给转到他想要说的内容上。 第439章 辎重不息精巧物 ‘噼里啪啦……’七月二十二,小雨点在辰正三刻的时候落下。 “驾!驾!吁~~~”从南京那里出发的马车队伍到来,他们运输草料。 太子朱标停在凤阳不走,每日会消耗大量的草料。 马和牛不能缺食物,人的食物可以由当地筹措。 筹措的粮食算今年秋天的田赋,不用再运到南京,如此当地少出个运费。 官员们高兴,百姓也同意,今年的余粮够吃。 凤阳的百姓进山采药,没有了野兽的威胁,还能顺手捉点小动物回家打牙祭。 之前百姓家里留着的皮毛也卖给太子,以及干菜。 干菜太子不给钱,等着后面从南京往这边送居必七的酱菜抵。 一共三万多人的队伍,消耗不了太多的粮食,何况出去打猎,有鲜肉吃。 最近两天队伍里的人喜欢上了狼肉汤泡饭,狼肉汤泡饭,越吃越香。 “里长,里长,里长父皇来信了,说之前出的主意好,后来送的授职到任须知更好。” 运草料的队伍过来,把朱元璋写给儿子的信一并送上。 马皇后也给了一封信,带着漆封的,告诉两个儿子不要把下丘村的人当下人使唤。 这信就不给里长看了,朱标和朱樉从来就没有看轻下丘村的想法。 里长在写东西,见到太子自己打个伞过来,从后面拉了把椅子摆好。 朱标进到棚子下面,收拢雨伞,坐下,看桌子上的东西:“里长忙甚呢?” “有学到的怕忘了,先写下来,然后揣着,殿下问的时候,好拿出来给殿下看。 每天要准备,关键不晓得殿下会问哪方面的,必然要多弄几套。 陛下愿意印那个发给官员?离得近啊!就是方便,可以随时把辎重送到。” 里长一边泡茶一边说,旁边的憨憨端干果的托盘摆桌子上。 朱标下雨的时候是在他的华盖伞下面躲雨,要么在帐篷中。 下丘村有棚子,和曾经吃大锅饭的时候棚子一样。 朱标向憨憨点点头:“父皇说可帮了大忙,已经在印了,还说除了印正本的书,又印三十一项的提纲,印大字。 印完后给官员挂在墙上,让官员一抬眼便能看到,再去翻书看详细的。 父皇信中说,将来科举四书五经还要考,至少考生得背下来。 能把四书和五经中的一经背下来,就能背下来授职到任须知,光识字不行。” “是这么个道理,不习惯背的人,到时候就会忘。 学文化知识是种习惯,与干体力活一样,吃过苦了,熬过夜的,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能有准备。 经常学习的人,其再学习能力就比没学过的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