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守村人在线阅读 - 第499节

第499节

    “老爷你回来了?这么晚了也没个……呃……多谢诸位。”

    刘伯温的二夫人刚要抱怨,发现那群跟着的人,微微福身道谢。

    “咱知道,他们一直跟着,不用管,唉~!家中装暖气了?”

    刘伯温把担子交给两个跑出来的儿子,向后摆摆手。

    “爹,装好了,孩儿亲自拿着说明书烧锅炉,房子的窗户给装了淡蓝色的玻璃。”

    刘琏把扁担挑着的一个篮子拿下来,他弟弟刘璟拿另一个。

    这是三进的院子,刘伯温和两个儿子的家庭分了。

    是平房,没有起二层楼,故此锅炉大一点,能够把水压个循环。

    “你们吃,咱去睡觉,往后的日子好了,你们要多学。”

    刘伯温忍着酒醉和困顿,说一句话后回去休息。

    翌日一早,他醒来:“几点了,我表呢?”

    “在这呢!九点半了,屋子里暖和,大家都起晚了,下丘村送来小米粥和猪肉大葱馅和韭菜鸡蛋虾仁馅的包子。”

    他的二夫人对着镜子描眉呢!正如其所说,起来晚了。

    烧暖气与烧火道不一样,人困,还未习惯,本来早上起来应该是哆嗦着,零上五六度也冷啊!

    现在保持着二十来度,被子一掀,没事儿,一点不冷。

    “没有小菜?包子都送了,还差小菜?”刘伯温从床上下地,要追究下丘村责任一般。

    “送了,蒜泥黄瓜、葱油干豆腐丝、蒜茄子、皮蛋豆腐,还有一个西瓜果盘。”

    三夫人进来说话,让刘伯温赶紧起来,这再耽误就是午饭了。

    “没有腐乳?”刘伯温继续挑剔。

    “咱家有,还有虾油小菜。陛下怕不是给老爷喝了假酒?”二夫人放下眉笔说道。

    第723章 民生有望车换新

    “去工厂所建之处看看,下午在那吃饭。”

    刘伯温吃完早餐,带上家中的老大出门,次子需要继续学习,学下丘村给的书。

    刘琏身穿军大衣,里面絮棉花的。

    刘伯温穿鸭绒长款大衣,外面看不出来面包块,里面多加一层就解决了外观不好看的问题。

    此鸭绒羽绒服乃下丘村提供,村子里鸭子多,更有涂层技术,参考热气球即知。

    脚上一双翻毛竹鼠皮的高腰靴子,手戴分指的鹿皮手套,头顶狗皮帽子,不过设计得很好看。

    尤其是顶,凸出一块,大家脱发长,需要在上面扎个揪,为了能戴上帽子,帽子只好内部先做出来那个鼓起来的地方。

    刘伯温装备齐全,他的老大长子则是穿猪皮的硬皮鞋,脖子上挂条绳子,下面两个手闷子,没有帽子,耳朵上戴个耳套。

    刘琏把拇指分指手套一摘,双手拢进袖子里,微微弯个腰一走,那形象……

    当然,刘琏没那么干,即便军大衣也是好东西,寻常人穿不上,用料太多。

    之所以不给他穿棉鞋是由于雪后会融化,棉鞋很快湿透。

    二人出去,先到最近的便民处瞧瞧。

    便民处外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却不见等活儿的人。

    倒是卖糖炒栗子、馄饨、煎包的摊子在,这些摆摊的人守着摊位轻轻跺脚,手插在兜里或缩进袖子中与旁边的人闲聊。

    “天冷干活的人少?”刘伯温抬胳膊看看表。

    “爹,外面冷,他们进屋等着,活计不少,应天府冬天无冻土层,大量干力气活的人跑去帮忙盖房子。

    原本让工匠们自己盖房子,盖好后建工厂,他们先有个落脚处。

    结果工匠先建工厂,家人四处里安排,尤其是第二个外来务工居住区,有的孩子干脆扔到图书馆。

    为了让他们有房子住,宫中安排人找其他技术不好的去帮忙盖房子,工匠抽出人手指挥。

    加之冬季长江不结冰,有蒸汽机轮船帮忙运输,商人多雇佣轮船载货,使得应天府工钱的价钱始终降不下去。

    不少女子进厂子做事,百姓家中收入渐增,从每日下丘村一条街和小吃一条街的买卖情况看便知。

    想来今年的大棚蔬菜只要不起太高的价钱,会很好卖,百姓愿意买。”

    刘琏与父亲讲解各方面的内容,他一路跟着去的和林,学到了许多。

    刘伯温露出笑容:“先慢慢走着,过了桥咱雇辆车,离着工厂还有段路要走。”

    父子二人离开便民处,朝南去,这里属于图书馆,好大一片地方,把前面那条街后面的位置全买了。

    到西边连开平王府,向南连下丘村一条街楼,从上面转一圈回来,得走半个时辰。

    他俩来到图书馆正门,旁边玄津桥,刘伯温抬头看看图书馆的大字:“此为何处?”

    “民心汇聚之所,有图书馆在,则有民心在,搭进去的所有钱财,皆有回报。”

    刘琏答,他知道父亲不会问字念什么,下丘村为图书馆投入资金甚巨,一次可管几千个孩子。

    孩子的父母安心,孩子终究会长大。

    “你在此等着。”刘伯温轻轻颔首,转身过玄津桥入西华门,守门的认识他,不阻拦,没实权却有爵位,一大串呢!最高的诚意伯。

    刘伯温进去,过一会儿又出来:“果然慢了两分钟,走吧!”

    刘琏:“……”

    父亲进去对表?又不行军打仗,两分钟有多大影响?到明天最多五分钟。

    二人继续南行,过了通济桥,刘琏看看等在这里提供车的人和车。“刘公子用车?”有人机灵,认识刘琏,凑过来问。

    “去工厂工地,多少钱?”刘琏说地方后问价。

    “正好我也去工地,不要钱,搭一程而已。”对方一副我没说谎的样子说道。

    “走!爹,孩儿扶你。”刘琏略作停顿,答应,转身去扶父亲。

    “诚意伯?等一下,咱有个新垫子。”赶车的人从另一个袋子中掏出个用碎布拼的垫子,不晓得里面塞的是什么。

    刘伯温点头:“多谢!”

    他坐上马车,刘琏扶着他,马车拉货也载人。

    随着车夫空甩下鞭子,马小跑起来,此时的温度马舒服,夏天最难过,不好排热。

    “把势,近日活好做吗?”刘伯温感受着车的轻微颠簸,与车夫聊天。

    “回诚意伯的话,好着呢!刚跑完一趟,正歇着,你若是拉货,我还真舍不得让马再跑。

    上一趟往宫里修的务工人的地方送米,回来又拉了二十个人,可把我的马给累坏喽!

    哎呀!诚意伯,咱应该从另一条路走啊!这边是秦淮河西,工厂的地方在秦淮河东。”

    车夫回着话,突然发现路不对,一会儿需要再过桥。

    他的车停在这里要等人去务工者聚居区,每天都有人从来往来,人太多了。

    “不怕,看看这边的路,那边运输东西多,路修得好,不晓得这条如何?”

    刘伯温挪着来到了车的另一边前面坐下,刘琏赶紧到跑到父亲后面悄悄抓住父亲的衣服。

    “好着呢!要不是轱辘不好,不会有这样的小颠簸,轱辘不圆,回头修一修。”

    车夫说着路好,又抱怨他的车轱辘不行了。

    刘伯温向下弯腰侧头回看轱辘,刘琏手抓得更紧。

    “还是木轴的呢!车轱辘沉,跑起来累马,天冷上油又容易凝,外面起皮了。”

    “是啊!我爹那时就用着,到我手上又修来修去,倒是马换了一匹又一匹。

    明年就好了,攒够钱,咱换一套轱辘,像下丘村工厂那种。

    咱算了笔账,轱辘好,马省力气,能多拉多跑,买轱辘花的钱就回来了。”

    车夫说着来年的事情,人显得十分高兴,有盼头、有计划。

    “好,换轱辘好,车也修修,不如造一辆新的。”刘琏提议。

    “车辕和套马身上的一套可不能换,都是磨好了的,马套着舒服,换了新的又要重新磨。”车夫瞅瞅马身上的那些个零件,确认都好用。

    三十里的路,由于路况好,不到一个时辰便到。

    刘琏先跳下车,扶着父亲下来,对着迎过来的王艺千说:“王师傅,可否帮忙换一套东西?车把势想要好轱辘,还有车身。”

    王艺千瞅一瞅,回头喊:“许三疙瘩,你的活儿。”

    “什么就我的?呦!刘管事,诚意伯?”有人过来。

    “看看车,能换什么?”王艺千指指马车。

    许三疙瘩围着车转一圈:“除了车辕和挂马的,其他的全换。”

    第724章 经天纬地罩明今

    “不不不,今年先不换,明年,明年正好钱够,明年再换。”

    车夫一看现在就换,他算自己攒的钱和能用的钱,认为马上换,得额外把攒的不想动用的钱掏出来。

    王艺千和许三疙瘩同时看刘琏,怎么个意思?

    “来时问价,把势说正好到这边有事情,不要我和我父亲的车钱。”刘琏说一句。

    “交给我,对,过来办的事情便是换新车,咱也不收你钱。”许三疙瘩懂了,笑着向车夫说。

    “那怎能呢?车钱才多少?”车夫也明白了,他又摇头又双手摆动。

    “是啊!你不在乎车钱,咱难道就在乎个车钱?怎么说,咱还是个诚意伯。咱还能帮着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