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网游小说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在线阅读 - 第470章

第470章

    “日后我们武威王家说不定还能再出一个贡生!再出一个进士!”

    王峻有些惭愧,他连忙说道:“儿子已经在复习刺史府的考试了,这次一定要考上!”

    王茂说道:“筹建工坊的事情你先放一放,还是刺史府的考试要紧。”

    “你族叔还没启程去凤翔府吧?最近你多去走动一下,打探一下衙门里的情况。”

    “若是你族叔愿意提携你,我们王家在武威就无忧了。”

    王茂所说的族叔自然是玩家王成伟了,他如今已经正式入了太原王氏的籍,成了王氏一族的族人。

    王峻连忙说道:“族叔已经带我见了不少人,也和我讲解了几分过去的考卷,儿子有信心能够考上!”

    王茂点点头,他们这些大家族自然知道,最靠近权力的钱是最好赚的。

    所以培养儿子出仕刺史府,也是为了王家的未来。

    王成伟已经在打包行李了,作为凉州推荐的贡生,他即将参加九月份在凤翔府举行的科举考试。

    陇右一共十七名玩家获得了刺史府的推荐,他们将会结伴前往凤翔府。

    这些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玩家们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前往凤翔府,接着还要打点关系,打响名声。

    所以虽然九月份末才会开始科举,时间依然非常的紧张。

    王成伟已经准备好出行的东西,这十七个玩家又雇佣了十个军将玩家做护卫,一同前往凤翔府。

    “世叔,您明日就要走了?”王峻提着礼物,刚进门就听家丁说王成伟要前往凤翔府赶考的消息。

    王成武将王峻迎接进屋,他说道:“陇右的贡生相约结伴前往凤翔府,再不走就要单独上路了。”

    王峻的眼中满是羡慕。

    太原王氏是大家族,但是太原府是上州,每次也只有三个贡生名额。

    而且太原的大家族也不少,王峻不过是太原王氏的旁支,根本拿不到贡生的资格。

    王成伟能够成为凉州的贡生,也让王峻看到了一条路。

    若是能在凉州扎根,日后说不定也能被州刺史府推举,参加朝廷的科举!

    王峻放下礼物说道:“族叔,这是我阿爷交给我送给您的。”

    王成伟接过一叠信,看到信封上的字后大喜过望。

    原来这是这支太原王氏旁支写给京师达官贵人的信。

    这其中都是王茂交往的朝廷公卿,最上面的一封是写给宰相裴冕的信。

    这下子王成伟大喜过望,自己想办法认了太原王氏这门亲戚,就是为了能够和灵武朝廷里的大官搭上关系。

    裴冕出自于河东裴氏,是如今裴氏的家主。

    王峻说道:“家父年轻的时候,和裴相公有些交往,这些年一直书信不断。”

    “本来父亲想等我们在武威安定下来后,就让我拿着信去裴相公门下做一个署吏。”

    “但是听到族叔被州刺史推举,参加本次的秋闱,阿爷立刻写信让我带给您,希望能帮助族叔高中!”

    王成伟心中火热,这次认下王家这么亲戚真的对了!

    也不枉他做了这么长线的任务!

    不过王茂将自己的关系都交给王成伟,这可是一份厚重的礼物。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王成伟也明白王茂的心思。

    他从书房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说道:“这是刺史府吏员考试的往年试题,你拿回去好好复习一下。”

    接着王成伟又拿出了一本算学入门的书交给王峻。

    “若是要考和财政税收有关的岗位,还要加一门算学的考试,这本书你先看着。”

    这些都是王成伟刚进入游戏,公考之家发下来的教材,如今都被王成伟送给了王峻。

    王成伟又说道:“武威城有一间教授基础算学的夜校,收费不高,只要给钱就能旁听,但是效果很好,你如果看不懂就可以去那间夜校听听课。”

    王成伟继续说道:“以你的才学,考上吏员的难度不大。如今凉州百废待兴,只要肯吃苦,一定是能够出头的。”

    “按照我的建议,负责治安和财政的官吏,升职的机会最大。”

    “财务工作繁杂,治安工作艰苦,你要是能吃苦,可以选择这两类职位报名试试。”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杜甫遭贬

    凤翔府。

    中书门下是大唐最高的权力机关,也被称之为政事堂。

    不过中书门下是一个大机构,不仅仅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样的宰相在内办公。

    也有各级官吏辅佐参赞宰相工作。

    “拾遗”就属于中书门下,是和御史台差不多的谏官系统。

    拾遗就是拾遗补缺的意思,和补阙、正言、司谏一同称之为谏议大夫。

    谏官一向是位卑而权大的,左拾遗也就是七品的官,不过有参奏百官,进谏皇帝的权力。

    不过此时中书门下的气氛有些紧张,一名老者走进了谏议大夫办公的明镜厅后,众人更是纷纷远离了他。

    走进门的是一名胡须发白的老人,他穿着七品官员的朝服,脸上始终带着愁苦之色。

    这个老人名叫杜甫,目前任左拾遗。

    要说这个杜甫也是仕途多舛,天宝六载上皇召集天下贤才去长安应试科举。

    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却上奏朝廷,“贤君在位,野无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