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现在,中都城墙已经建造完毕,城墙上的各色防御阵法,皆是姜玉直接拿出帝宫成品安装进墙体的,否则靠昌黎目前的人手还做不成这等高难度动作。 看着中都欣欣向荣的模样,姜玉慢慢隐藏身影来到了大街上,霎时间,热闹嘈杂的市井声音便直直冲入了耳中。 “快快快,昌黎超市上货了,抓紧时间抢啊!” “哎呦,不早说,快排队!” “哈哈我家不用抢,我们可是城建优秀员工,官府给我们发喽” “要说,这些城建队和工厂的待遇真好……” “唉,俺上次考试成绩不好,被刷下来了,你说这认字怎么这么难?” 这一片本就是被打造成商业街的大道,所以人流便格外密集了些。 另一边,很多氏族中的灵修武修一样匆匆赶路,要么去办公,要么去上学。 想要进入昌黎官府,不论是中都各部门,还是昌黎各郡县,都需要考核通过才能上任。 姜玉踏过由水泥和灵修制法一齐制造出的大道,来到了城门处。 上百米高的城墙拔地而起,墙体上布满了阵纹,高大城门下,高高悬挂了几件氤氲着灵光的灵具,用来防御和警戒。 毕竟目前,昌黎境新招收的军队,还在训练中,无法交托守卫京都的大事,便由一部分将士配合灵具来防护于此了。 城墙底部足有近二十米厚,所以城门孔洞也很长,越过三十多米高的城门孔洞,侧头往上看,便能见到城墙上方一行大气端正的大字——昌黎州府-中都城! 这行刻进墙体的大字下方,还有两个更小一些的字体——中门。 至于其他几个城门,便是东南西北的区分了。 因姜玉已经隐了身形,众多近出城门的百姓们无人发现她,大家都行色匆匆穿行于正门处。 中都的各处城门,并非只有一个孔洞,但这只是为了区分人畜、车辆,没有当年姜玉见到的燕京城门口,那种只允许氏族经过正门的限制。 每道城门都有三个孔洞,左边皆是一些赶来京都的牛羊等畜类,右边则是没有携带大量畜类动物的步行行人进出处,至于中间最大的城门,便是各种马车通行之处了。 不论城门中哪一个正门还是侧门等等,不分贵庶,皆可通行。 城墙建成的时候,姜玉已经见过了城墙整体的样子,此时倒没什么好奇之心了。让她侧目的是,近来没有走出内城,此时才看到中都附近慢慢繁茂起来的花草树木,以及正向外延伸的广阔官道。 此官道还在建设中,但是以后将连通昌黎各郡县。 各种自中都传来的物美价廉的好东西,让已经被减免了不少赋税,稍微能喘口气的庶民也好奇接触起来。 尽管这些变化,因时间太短,还没有在昌黎境内形成新的风潮。 但是这等由中都延伸出去的生机,已经盘活了昌黎。 落户中都的氏族、百姓也越来越多。 一路仔细看完了中都的变化之后,姜玉这才带着笑意回转了城内。 “主上,最近昌曲州方向往昌黎境内逃窜的百姓多了不少。” 之前姜玉就吩咐过属官们注意范国旧址上的变化,范国旧地比昌黎大,涵盖了好几州,其中和昌黎接壤的正是昌曲。 看过王宣递上来的奏报,姜玉很快做了决定,“将这些逃窜而来的百姓转移至齐川郡。” 想到齐川郡正是高仪治下,一直都很安定,当地也富裕,还有余力开垦荒地,百姓们转移过去也能吸纳,王宣便没有提出异议。 他找到姜玉禀报此事,主要是察觉到了范国旧地中的异常,有些警觉。 “据探子所报,范国旧地中目前盘踞了一个大族,其虽然没有立国,但是有收拢几州的打算。” 知晓姜玉接下来的计划,王宣神色慎重道:“且此族曾是范国二品氏族,族中有数位天阶修士。” 闻言姜玉心中一顿,“先避开此族,只在范国旧地中做做生意。都城附近的阵法并无异常,这一片还在我掌握之中。” 姜玉早就知道,镇压煞种源地后,必然有氏族看上已经没有大危机的范国国土。 所以此时倒也不算太意外,总归自己提前做下的准备,已经先占据了都城附近小半州的地界。 接下来姜玉又与王宣商议了些其他政事后,继续回转侯爵府沉浸入了修炼之中。 这些暗中动作频频的氏族们,现在还只敢在无主旧地上活动,但若轩辕皇朝真的彻底倒下,附近的诸侯绝对会盯上目前只有地阶修士坐镇的昌黎。 所以她要抓紧修炼了。 之后又半年,姜玉靠着上次的心境突破,将修为推到了地阶中期。 也在好几次使用化蝶灵技后,再次得到了一个现代农业相关的资料,让姜玉念了很久的农作物项目,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虽然所得并不是姜玉最想要的小麦水稻类研究资料,可玉米也是人类极为重要的粮食之一。 玉米在神州上早就被发现并且食用了很多年,甚至一些灵修还将其培育成了灵植,但因对修为的助益没有药草类大,所以上层便没有下功夫研究了。 甚至因灵修培育出的玉米口感极佳,一直被氏族垄断成灵食满足口腹之欲,百姓们并未见过。所以民间的玉米产量,一直就是正常在灵力大陆环境滋养下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