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不多时,身着赐服的徐辉祖便走到了殿门,唱声万岁的同时,也不忘下跪行五拜三叩之礼,而后才起身。 “允恭,近来倭寇袭扰沿海不断,我传你来是想问你怎么看。” 朱元璋面对徐辉祖没有用“朕”作为自称,而是用了较为亲切的“我”。 这让徐辉祖了解了他的意图,因此徐辉祖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作揖回答道: “陛下,臣侄愿意前往浙江监训军士。” “嗯……”朱元璋得了想要的答案,略微满意点头,不紧不慢继续开口道: “让安陆侯吴杰,还有都督杨文、刘德陪同你前往吧,重点巡查宁波一带。” “臣侄领命!”徐辉祖身材高大,因此不卑不亢的回答声往往能在武英殿内回荡。 那样的声音与气魄,让朱元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万里长城”,中山王徐达。 只是这样的追忆仅仅只有瞬间,瞬间过后朱元璋便回过神来,对着徐辉祖询问起了一件事: “近来北虏有些不老实,辽东那边的朝鲜也不甚安稳,我准备让韩王和沈王巡边,视察诸王,你以为如何?” “臣侄认为陛下安排的甚好。”徐辉祖心里清楚,皇帝早就有了打算,问他不过是试探态度罢了。 巡边,那就说明自己的姐夫燕王朱棣也在被监察的名列中。 “……”徐辉祖心中有些忐忑,他不明白为什么皇帝连眼下国之柱石的燕王都不放心。 只是片刻,徐辉祖就反应了过来。 “恐怕这次巡边,意在秦晋,而非燕辽……” 晋王和傅友德的事情,徐辉祖大概也能猜到一些,至于冯胜和周王的事情他却并不担心。 周王无大才,反倒是晋王野心勃勃。 “既然如此,那就诏令沈王和韩王,让他们依次探视秦、晋、燕、周、齐五位兄长吧。” “让二人同日启程,着韩王先探望周王,其次秦、晋二王,最后是燕、齐二王。” “着沈王先探望齐王,然后是燕、晋二王,最后是秦、周二王。” 朱元璋侧头看向旁边记事的司礼监太监,见对方写下自己的话后,他才将目光收回,继续投向徐辉祖: “高煦那个孩子,你以为眼下如何?” “回陛下……”徐辉祖作揖回答道: “兴许是年纪增长了些,那小子在大教场中安心习读兵书,时不时前往大教场就近集镇看些百姓生活。” “此前他刚到大教场不久时,西宁卫指挥使李南哥之子李英还曾为难军中武官子弟,但被那小子教训。”“临近他营房的其余几房子弟也被他先后教训过,那小子口口声声说着以民为贵,看样子是真的改性子了。” 徐辉祖毫不吝啬的夸奖着这几个月来朱高煦的变化,听得朱元璋自己也心花怒放。 尽管他此前讨厌朱高煦,但朱高煦在武官子弟考校之中的表现确实为他挣了不少脸面。 加上现在徐辉祖口中的朱高煦变化,朱元璋对于朱家子孙能出这样的一个子弟还是十分高兴的。 他笑着侧过头去,对着司礼监的太监笑谈:“听听魏国公的话,人言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只当是那些佛陀儒生说来糊弄愚民的。” “眼下来看,高煦的表现确实足以称道。” 谈话间,朱元璋也不吝赏赐道:“让人送钞二百锭给那小子,告诉他若是韬略考校过关,我另有赏赐。” “臣侄替高煦那小子谢过陛下!”徐辉祖作揖表示感谢,朱元璋也倒没有说什么自己是朱高煦爷爷的话,而是打量着徐辉祖,片刻后另说道: “你这次去浙江训练军士,恐怕三五个月难以回来。” “高煦若是韬略合格,我再给他寻一个良师教导,给老四添一员大将。” 朱元璋抚须,心中十分满意自己的做法,不过在他说完过后,不等下一个话题开启,殿外便传入了脚步声。 稍许,朱允炆拿着一份奏疏走了进来。 当他看见徐辉祖的时候,表情明显有一丝错愕,但很快就镇定下来,走入殿内,将奏疏递给了朱元璋。 “皇爷爷,山西都司请拨布匹棉花,以备寒冬。” “嗯……”接过奏疏,朱元璋稍微阅览,随后点头道: “眼下备布匹棉花倒也正常,你差户部和都督府点齐册名人数,按人头把布匹棉花发下去便是。” 说罢,朱元璋又追加道: “另外,让老三把河套东胜设卫筑城的事宜详细给我写来,我看看还需不需要改动。” “是……”朱允炆作揖应下,随后徐徐退出了殿内。 瞧着朱允炆走了,徐辉祖也作揖准备唱礼离去,但朱元璋却又开口打断他。 “这些年西边的番人对朝廷政令阳奉阴违,我差人将茶贸数额削了些。” “你出宫后,亲自去找曹国公谈谈,莫要让陕、川、云南等地的茶场及官员走私,将那番人供养起来。” “凡是走私茶叶前往西番的商贾,论律处置。” 朱元璋交代完了最后一件事,徐辉祖见状也在心底松了一口气,躬身作揖回礼。 “臣侄领命,稍许便将此事与曹国公详谈。” “嗯……退下吧。”朱元璋得了回应,当下便低头开始处理奏疏。 瞧他那模样,徐辉祖也小心翼翼的退出殿外。 片刻后,直至脚步声不再,朱元璋忽的抬头看向了武英殿窗外。 眺望蓝天白云及红墙琉璃瓦,朱元璋突兀笑了出来: “妹子,这次你没说对,高煦那小子真改性子了……” 第16章 闲暇日子 “卖包子!卖包子!”“新鲜采摘的橘子,一文三斤!” “徐家小子,今日来了一批羊肉,可要尝尝?” 清晨,当夏季的第一次街市到来,许多百姓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树营镇上,就连一些不爱逛街市的人,也纷纷赶来,准备凑个热闹。 自朱高煦第一次来大树营已经过去了十余天,而眼下已经是四月初一。 过往的十余天里,他几乎每日都与杨展来镇上购买蔬菜水果和肉食。 因生的高大,长相较为坚毅,所以来往做生意的人也都记住了他。 不过朱高煦倒是没有说自己的本名,而是说自己姓徐。 由于镇上不少人都记住他,因此这次夏季的第一次街市中,即便再怎么忙碌热闹,还是有不少人忙里偷闲的对他打招呼。 对此,朱高煦也会微笑回应,对于需要买的东西也会凑近去瞧货,挑选后买入。 “今日人也太多了,怕是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 朱高煦挑了一块羊肉和一斤牛肉,示意杨展付钱后,自己便左右看了起来。 肉铺位置较高,因此他能一览无余的看到涌入街道的百姓。 在他眼中,集市上人头攒动,嘈杂的人声汇聚成巨大的喧嚣飘向天空。 镇里四面八方的路上还在有人络绎不绝地往集市聚拢,一堆子人仿佛一滩蠕动的蚂蚁。 朱高煦前世生于后世九十年代,对于儿时去逛街市还有些记忆。 不过在那画面乏乏的记忆中,却从没有这样的大阵仗,因此不免觉得很是高兴。 早夏时节,南京城的清晨还有一些寒意。 不过当太阳冒出头后,湛蓝的天空就笼罩在了众人头顶。 明晃晃的阳光下,来往百姓一个个脸上热气腾腾。 来往百姓的衣服虽然只是布衣,但在颜色上却五花八门。 有的图省事,选择染黑色。 还有的比较好攀比,因此特意采了些野花、野果去染色。 由于手艺不行,所以染出的衣服颜色也不太均匀,但即便如此,却也没有人笑他们,毕竟住在外城的百姓大多也都不富裕。 这点不仅从衣服上可以看出,就连手脚脸色也能看出。 来来往往的行人里,但凡身子精瘦,脸色黢黑的,不是军户就是农户。 如朱高煦、杨展这样古铜色的,基本都是家中条件还算不错的。 于是,在朱高煦的眼中,五彩斑斓的衣服就成了大树营集市的底色。 朱高煦和杨展在街上逛着,因为今日是街子天,所以出现了许多生面孔。 他们有的来赶集,有的来摆摊卖东西。 他们的摆摊,让朱高煦瞧见了许多不曾见过的东西。 诸如山鸡、松鼠、野猪都算常见的新鲜物,还有的居然在长江里抓来了几只江豚、长江鲟,看得朱高煦头皮发麻。 他虽然好奇这些东西的味道,但前世遗留的意识还是让他避开了那几个地摊。 倒是杨展,见朱高煦好奇他也顺着解释道: “那些大鱼我尝过,味道一般,还是得海里的才好吃。” “嗯……”朱高煦不知道怎么聊这个话题,只能仓促掠过,带着杨展在集市上买了一些新鲜上市的蔬菜和水果。 这期间,他们还得小心走路,时不时注意背上的菜篮,避免有人将菜篮里的那二斤羊肉和三斤牛肉偷拿了。 不多时,他们逛到了杂货交易的路上,道路两侧卖的东西有锄头、铁锹和头等工具, 二人不感兴趣,简单问了问价格便继续往前走。再往前,一个县衙出资修建的休息场所出现。 这里一面邻河,一面紧邻土路,空着百来平土地,被县衙搭了三个大草棚,棚里还有被竖着截面后,敲了几个桩子的长墩子。 杨展走的有些累了,因此朱高煦陪同他找了一个草棚坐下。 不得不说,坐在这草棚里,瞧着旁边清澈见底的河水,时不时微风吹来的感受异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