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据他所知,朱高煦可是一个暴脾气,怎么现在那么儒雅了? 他倒是没有时间多想,因为朱高煦走进颖国公府后,便绕过影壁,在院里四处看了看。 不得不说,老朱对傅友德还是没得说的。 颖国公府的规模宏大,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厅房五间七架。 虽然只是看了一两门一厅,但按照规制来说,恐怕这颖国公府最少有屋四十七间,和郡王府一个水平。 “敢问姑父,侄儿要住在哪?” 朱高煦没有因为傅忠刚才的语气重就生气,而是不卑不亢的作揖询问。 傅忠被他这么有礼貌的行为给弄得有些迷糊,但还是指向了前厅的一处小屋。 “多谢姑父。”朱高煦回了一礼,并带着两名兵卒走到小屋前。 他自己走了进去,打量了屋内的陈设。 简单来说,和普通的客房是一样的,有床、有书桌椅子,还有吃饭的桌椅板凳。 见配套齐全,朱高煦也走了出来,没有避着傅忠,而是直截了当的对左右兵卒道: “你们二人换班站哨,每人站一刻钟,休息便坐在屋里的长椅上。” “休息?”听到朱高煦的话,两名兵卒愣了愣,显然没想到这位殿下能这么宽松。 不止是他们,就连旁边的傅忠也皱了皱眉。 朱高煦这样的表现对于傅忠来说,那确实是有些军纪松散。 “当差要劳逸结合,你们二人站哨,一天站下来,身心俱疲,明日休息便只能躺在床上。” “轮流站哨,我坐在窗旁陪伴,各自有休息,监察不放松,如何不行?” 朱高煦的话让两名兵卒面面相觑,过了数秒后,他们才带着窃喜拱手作揖:“谢殿下。” 朱高煦没有理会两位兵卒,而是回到屋里,坐在了窗户旁的椅子上,看似发呆,却能及时捕捉府内一草一木。 “……”瞧着朱高煦的举动,傅忠倒是开始对他有些改观了。 “恐怕我也是人云亦云了……”摇了摇头,傅忠向着府内走去。 第31章 谣言害人 “父亲,那便是燕嫡次子煦了。”颖国公府内,当傅忠走到了前厅角落的一处屏风背后,他也对着正在打量朱高煦的傅友德介绍起来。 不过就朱高煦的表现来说,即便傅忠不介绍,傅友德也能知道他的身份。 “燕王有福了……” 傅友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留下这么一句,便转身往后院走去。 傅忠见状,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跟了上去。 相比较被监视的从容,作为监视者的朱高煦则是不敢分心。 他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朱元璋安排自己监视颖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的含义,在事情没有弄清楚前,他是很难放松下来的。 只是比起他自己的正襟危坐,对于拥有绝对权力的朱元璋来说,这样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 在朱高煦当值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早早起床,在武英殿处理了一个半时辰的政务。 由于朱元璋的准允,因此朱允炆可以在辰时再前往武英殿。 当时间来到辰时,朱允炆如正常一样来到此地,并对朱元璋行了五拜三叩之礼。 坐在龙案背后处理奏疏的朱元璋抬头看了一眼面色如常的朱允炆,微微颌首示意他起身坐下。 朱允炆见状也回礼起身,并走到了朱元璋身侧的一张书案后坐下。 书案上摆放着二百余本奏疏,这些奏疏已经是六部和五军都督府筛选过后的奏疏。 在武英殿内,朱允炆需要将这二百余本奏疏梳理到五十本内,然后交给朱元璋定夺。 原本这项事务是由先太子朱标操办,但自从前年朱标薨逝后,被扶正的朱允炆就成了继承人。 积累了两年的经验,朱允炆处理起这些奏疏的速度并不慢。 他很清楚朱元璋的治理理念,因此都按照朱元璋的思绪进行批复,一些处理不了的才会转交定夺。 朱允炆来了之后,朱元璋的工作便轻松多了。 他只是花了一刻钟的时间就处理完了自己昨日留存的奏疏,随后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朱允炆。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试图揣摩他心思的人,大部分已经埋葬于地下了。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爷孙二人除了午膳时起身去偏殿吃外,其它时候都坐在武英殿内处理奏疏。 直至黄昏,朱允炆才处理完所有奏疏,将心思从国事转到了殿内。 他看了一眼殿外的黄昏,又看了看朱元璋的龙案。 眼下朱元璋正在处理最后一份奏疏,而瞧见的朱允炆见状也莫名其妙的开口说了一句话: “皇爷爷,今日是五月初二了。” “嗯……”朱元璋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迟钝了两秒后才反应过来,侧过头去眺望窗外黄昏: “高煦如何了?入了哪府当差?” “今日按规矩是颖国公府。”朱允炆如实禀告。 “颖国公府……”朱元璋呢喃几声,随后提笔在一本空白奏疏上书写,期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朱元璋停顿笔锋,但片刻后又继续写上。 “将这上面的字,一字不落的写下来,后日待燕嫡次子煦班值宋国公府后,再着人送往宋国公府。” “记着,派去的人,姿态要高些。”朱元璋将奏疏推到龙案边,对着一旁侍候的太监吩咐。 “奴婢领命……”太监回礼应下,而朱允炆也看着那份奏疏,好奇其中的内容。 不过这样的好奇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片刻后他回过神来,对朱元璋开口道: “皇爷爷,高炽及高燧希望告假一日,前往羽林左卫去寻高煦。” “让他们初五再去。”朱元璋站了起来,见状朱允炆也跟上。 爷孙二人一前一后的从武英殿内走出,身后跟随大量太监兵卒,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了宫道之上。 比较他们,朱高煦也终于等来了换班的丙字百户。 他出了颖国公府,与丙字百户的百户官交接了班值铜牌,随后便转身看向了自己的戌字百户。 百余名身披扎甲的兵卒在颖国公府前的街道上等待军令,朱高煦见状也走下了台阶。 他们并不能直接解散,而是要返回羽林左卫后才能宣告解散。 “殿下,您的住所距离羽林左卫驻地甚远,由卑职代劳即可。” 见朱高煦要带队回羽林左卫,试百户王俭及时出声,不过朱高煦却回头看了一眼羽林左卫的兄弟们。 上十二卫选兵均有标准,比普通兵卒要高些,身高不得低于五尺四寸(173),因此看过去十分整齐。 他们大多都是二十到三十五的青壮年,因此才能保持着甲一天的劳动量。 “兄弟们站了一天也没有哼累,我作为主将,如何能独善其身?” 话音落,朱高煦便不再多说什么,转身示意兵卒跟上。 在他的带路下,戌字百户的百余名兵卒开始向羽林左卫驻地返回。 在他们走出街巷,来到大通街后,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散班官员。 左右宽二十余丈的大通街十分宽敞,而在这里也能充分体验到什么是阶级差距。 在朱高煦他们的左侧是行人司、会同馆,右边是教坊司、乌蛮驿。 在这里散班的官员大多品阶不高,即便回家也只能步行,亦或者乘坐衙门提供的马车回家。 不过衙门的马车都是以官职高低先后护送,因此单纯等待的话,诸如八九品官员,恐怕宵禁都难以回家。 “那教坊司内怎么有那么多拿着乐器男人?” 朱高煦看着从教坊司内走出的许多乐师,不免好奇的对王俭询问。 见朱高煦疑惑,王俭反而一头雾水:“殿下,教坊司就是教坊司乐工居住的场所,住的自然是乐师啊。” “那官妓呢?”朱高煦有些懵,他记得后世传播最广的就是朱棣将方孝孺妻女送到教坊司做官妓,怎么现在教坊司却是礼乐衙门了。 “官妓被收纳于十六楼,大多都是北虏将领、叛匪之妻女,殿下您还是……” “我没想去,我就好奇问问!”听到王俭想歪了,朱高煦颇为无语的抬手打断他,同时心里也破口大骂。 他还以为教坊司是收容官妓的地方,没想到闹了个笑话。 顶着尴尬,朱高煦只得带着兵卒继续绕南返回羽林左卫,心里将杜撰方孝孺妻女被充为官妓的人骂了个遍。 第32章 采生折割 “咚…咚…咚……”日落斜阳,当暮鼓声响起,整个南京城的百姓都开始火急火燎的向家中跑去。 不止是百姓,便是一些官员都着急往家里赶。 这样的场景中,不紧不慢回家的羽林左卫戌字百户的朱高煦他们显得十分异类。 望着这样的场景,朱高煦有些咋舌:“这宵禁还真是让人手忙脚乱啊。” “没办法,殿下……”王俭有意和朱高煦拉近关系,因此他解释道:“宵禁也是为了保护百姓。” “自两宋取消宵禁以来,夜间常有孩童妇女被人贩子拐走,贩卖到麓川,缅甸及交趾、暹罗、南洋等地。” “卖到哪?”听到王俭的话,朱高煦有些错愕,他没想到古代的人口拐卖居然也那么严重。 “缅甸、麓川及交趾,南洋诸地啊。”王俭不明白朱高煦为什么那么大惊小怪,但一想到他是王子,想来被王府保护太好,因此才不知道这些事情。 为了替他解惑,王俭只能深入解释:“不管是孩童、妇女,基本都是被卖到这些地方,更有甚者会卖到波斯、泰西。” “到了前朝,北虏对汉民不加体恤,常有不管,因此人贩子愈加猖狂,甚至将掳掠的孩童妇女以采生折割的方式用于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