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只有他当上皇帝,他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天下,让天下施行自己想要的政策。 一味的同情百姓不是帮他们,千言万语的同情,不如减轻他们的负担来的更实际。 朱家的天下要剥削天下人,他朱高煦坐上皇位也不例外。 只是相较于老朱和朱允炆,他有自信在这件事上更宽容,使得百姓负担更轻,而朝廷却不受影响。 如此想着,朱高煦对于快些赶到吉林的心却是更热切了。 当夜,他们在朱桥马驿站过了一夜,越往东走,能看到的乡绅富户越少,即便有一些,也只是占据几百亩田地的小地主,与西边动辄数十万亩的孔家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历经三日的赶路,他们总算在正月十七抵达了登州城。 望着修建不久的登州城墙,朱高煦转身对亦失哈和林五六吩咐道: “亦失哈你去衙门找官船,林五六你带兄弟们去驿站,看看傅让他们到登州了没有,如果没到就让他们在登州休息一个月再出发,这会的辽东还是太冷。” “是!”亦失哈与林五六双双应下,在留下四名护卫后,他们便带着队伍离去。 朱高煦与四名护卫没有进入登州城,主要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不过这不代表朱高煦无所事事,相反他带着四名护卫沿着登州城的城墙绕了起来。 登州城虽然只是胶东半岛东北部的一个小城,但由于是明初明军讨伐辽东元军的基地,因此在城池修建上,朱元璋可谓下了血本。 登州城周长九里,墙高三丈五尺,厚二丈,皆砖石砌就。 其城有城门四座,城门上楼七座,还有铺五十六个,每个铺都能见到两门以上的洪武铁炮,火力可谓充足。 在城下,明军为其挖掘的护城河宽两丈,深一丈,设有水门三座,对应三条河流。 不得不说,从南直隶到山东,朱高煦并未感到人口上有什么区别,虽然比较后世是十足的地广人稀,但比较这个时代的许多行省来说,山东的人口绝对是名列前茅。 如此一来,户部奏报的山东有民五百余万口的文册也算记载属实,而登州作为山东沟通辽东半岛的府县,其经济也不比南直隶的淮安差。 瞧着登州四扇城门那旅客行商来往拥挤的模样,山东倒也不愧是洪武年间北方第一人口大省,只是可惜…… 朱高煦想到了靖难之役中的山东,尽管史书没有记载山东在靖难之役中死伤了多少民夫,但以靖难之役的烈度来看,山东死伤的百姓恐怕不少。 朱高煦一直认为自己来到大明,就是为了改写一些不必要死伤的历史。 北平他没办法改变,但山东他可以。 一旦靖难之役爆发,他必然要直面大宁或辽东兵马。 朱高煦最希望的就是大宁与耿炳文对付自家老爹,而自己直面辽东。 只要自己能击垮辽东,他就能渡海南下,从金州旅顺港直接渡海抵达登州城,袭击南军后方。 这样不仅能为自家老爹解围,也能及时将主战场从北平改换到其它地方。 以朱高煦一路走来的经历来看,这一路上只有登州城和淮安这两座重城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 拿下登州,他就能长驱直入,走陆路进攻淮安。 这样的局势下,只要自家老爹拖住耿炳文,自己就有把握直逼扬州,渡长江定鼎南京。 不过这一系列的前提是,他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而这也是朱高煦为什么愿意去吉林的原因。 吉林船厂虽然不沿海,但它能给朱高煦提供三百户熟练的船工。 只要有了他们,朱高煦就可以建造战船,哪怕建造的战船吨位不如龙江船厂,他也可以通过增加大威力火炮来夺取金州到登州的海路。 望着那屹立在滨海之侧的登州城,朱高煦眯了眯眼睛,已然将几年后的事情都想好了,接下来只需要做足准备就足够…… 第126章 百里无鸣 “唏律律……”“哇…哇…哇……” 正午,当凌乱的马蹄声在道路上响起,与之一起响起的还有天空之上那“哇哇”乱叫的乌鸦们。 如今已是正月二十,在北归的路途中,朱高煦乘船渡过了渤海海峡,并成功在金州中左所的渡口登陆。 由于还是早春,因此辽东近海大多都是冰层,自浅滩没入海中十数步的厚厚冰层,是朱高煦在前世难以看到的场景。 当然,相比较中左所的惨况,这种自然场景根本无法吸引他的注意。 金州中左所,这是去年十月倭夷入寇的劫掠对象。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中左所外那成片的废墟依旧引人注目。 中左所外茫茫一片的白雪地里,路过的朱高煦等人可以清楚的看到许多被焚烧焦黑的垮塌废墟。 积雪中,中左所接任的军户们挖掘出了一条丈许道路。 积雪与泥土使得道路十分泥泞,前方的中左所石堡上还能看到许多刀劈斧凿的痕迹。 在这里驻守的军户们穿上了过年时都督府发的新棉袄,但即便如此,他们脸上却还是很少能看到笑容。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朱高煦他们来时的码头,警惕的模样好似下一秒那里就会窜出数千倭寇一般。 望着四周的一切,便是铁人也会忍不住沉默,朱高煦他们也不例外。 在朱高煦的带路下,他们一行二百余人走到了中左所的城门口,在这里早就候着一名穿戴甲胄的千户官了。 “金州卫中左所千户官吴城,叩见渤海王!” 伴随着千户官开口唱礼,四周的数十名军户、百户官纷纷准备下跪,但却被朱高煦叫住: “不用跪了,我们补给些干粮就走。”说罢,朱高煦眼神示意亦失哈,亦失哈也当即策马去到队伍末梢,从队伍后方叫来了三辆挽马车。 他带着挽马车入了中左所,朱高煦也向吴城询问道:“北边道路的积雪化了没?” “回殿下……”吴城躬身作揖:“从此地前往金州的官道积雪已经被清扫,但往北的官道还被积雪淤堵,恐怕得等到二月中下旬才能回暖融化。” “看样子我们得在金州休息一个月了。”朱高煦转头看向林五六交代,林五六也不免摇头: “好在殿下你提前通知让傅指挥使他们在登州休息,不然过几天恐怕我们都要在雪里扎营了。” 傅让他们虽然出发早,但由于带着粮食和许多物资,因此他们的速度并不快,直到前天朱高煦他们抵达登州时,傅让他们也才堪堪到了即墨县。 算起来,他们恐怕得到月末才能抵达登州,刚好赶在雪融前渡海抵达中左所。 “殿下,都准备好了。” 不多时,亦失哈带着三车粮食从中左所内走出,林五六见状也翻身下马,从行囊里拿出五贯钱递给了吴城。 “殿下,您这……” 吴城看着林五六手上的钱一脸诧异,朱高煦却道:“朝廷驿道开销甚大,若是人人如我这般运走十几石粮食,中左所又能坚持多久?” “这钱你差人去南边登州买十几石米补全,亦或者发给所里的兄弟,就当是犒赏他们戍城备倭的奖赏。” 话音落下,朱高煦也带着队伍往来时的路继续往回赶。 既然陆路积雪难以行走,那他们就只能乘船一路北上,去海州或者盖州探路了。 如果海州和盖州北上的官道也无法行走,那他们也只好在当地休整了。 在朱高煦的招呼中,吉林卫二百余兵卒调转马头往码头赶去,而吴城则是看着他们背影摇了摇头。 站在他一旁的一个百户官也不免唏嘘道:“陛下还真舍得,居然把这样的贤王往吉林船厂塞。” “慎言”吴城看了一眼他,随后将钱丢到他手上: “粮食就不用买了,你招呼两个兄弟买几只羊来犒劳犒劳大伙,剩余的再买粮食。” “是……”百户官接过钱,随后与吴城走回了中左所内。 只是一刻钟,朱高煦他们再度回到了船上,随后五艘官船驶出旅顺湾,往西南面绕行后,才继续往北边的盖州驶去。 站在甲板上,吹着刺骨的海风,朱高煦看了看十四世纪末的辽东近海,不得不说要比前世的辽宁近海干净些,鱼虾也多些。 时不时的,朱高煦还能看到黑压压的鱼群,可谓资源丰富。 林五六这群江南人见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殿下,你说他们干嘛不捕鱼啊,这一网下去,恐怕能有几千斤鱼吧?” 一名戌字百户出来的兵卒询问朱高煦,朱高煦听后却无奈道: “你们都在长江里捕鱼,不知道这海里的凶险。” “先不说天有不测风云,海里尤甚,单那海船的价格就足以让许多人打消念头。” “海边能捕鱼的地方都有渔船,似这种地方已经算是比较深的地方了,没有个百料渔船是没人敢来这种地方捕鱼的。” “我听闻在那福建沿海就有许多百姓因为贫穷而驾驶河船出海捕鱼,结果这一去便再也回不来了,沿海有不少寡妇村,道理就是如此。” “这么恐怖啊……”听着朱高煦的话,众人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你们不信就去船首看看。”朱高煦招呼他们往船头走去,当他们来到时,果然看到了一道道丈许高的海浪。 这样的海浪,足以将五十料以下的船只掀翻,便是百料出海都不一定保险。 见这大海如此凶猛,饶是林五六这群在长江里从小游到大的江南小子都不由远离了船头。 因为甲板寒冷,很快他们就都一窝蜂跑回了船舱里,而朱高煦依旧在甲板上放风。 说是放风其实也不太对,因为他正遥望辽东半岛,现在想着它的前世今生。 辽东这块地区,自三国司马懿屠戮汉人开始,这地方就遭遇了大量少数民族入侵居住。 即便后来唐高宗时期灭亡高句丽,阔别三百多年收复辽东,但由于当时的唐王朝处于四方开拓的时期,因此并没有足够的人口迁移来辽东,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唐肃宗废止安东都护府。 只是唐肃宗这一退,汉人便退了整整六百一十年,直到洪武四年,汉人才重新收复部分辽东,而后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才光复辽东全境。 因此实际说起来,大明真正全面统治辽东的时间,也不过八年罢了。 元末辽东地区持续十五年的社会动乱,大量蒙古人、色目人与高丽人、女真人对汉人地主进行绞杀,这对辽东社会经济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最后的结果是辽东汉人锐减,至明军收复辽东全境时,整个辽东仅有三十万人,并且多以高丽、色目及蒙古、女真人为主。 为了防御残元势力南下,朱元璋也有意识地把北平、山东的人口迁移到辽东,而将辽东的少民迁移去北平、山东。 至如今的洪武二十八年正月,辽东有军户十四万户,人口四十余万。 不过即便如此,每年却还是有戍辽军户南逃,有的走海路,有的走陆路,不管如何,他们都想着逃离辽东。 这不仅是因为明初辽东气候恶劣,更重要的是辽东处于一个被三面包夹的战略缓冲地带。 正因如此,军户们才不断地逃亡,而军户逃亡带来的就是辽东当地的建设持续跟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