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燕王殿下与殿下一样,都重视亲情。” 亦失哈颔首感叹,只是这句话在朱高煦耳中有些刺耳。 对于朱高煦来说,他与燕府父子三人的交集其实并不长,所以在保命的前提下,他起兵根本就不考虑三人。 就算是朱棣,朱高煦也只是担心自己斗不过南军,因此才要拉上他一起。 况且说句实话,他更想起兵,然后让老大和老三死在京城,这样一来自己日后的位置就无比稳固了。 对于害死二人的后果,朱高煦根本就不在意,毕竟历史上的前身都被朱瞻基灭了满门,而他不过是不管不顾罢了。 在南京时,好大哥是帮了自己不少忙,但自己现在可没有时间去想着怎么营救他。 “长春城修筑如何?” 朱高煦岔开话题,亦失哈也下意识回答道:“进度不错,徐晟筑城有一手,大概比我们预估的时间能提前半个月。” “好,你多看着刘武他们三人。”朱高煦点头,同时解释道:“眼下已经是八月初,再挺一个半月就能迎来大雪了。” “只要下了大雪,我们就可以和辽东、中原隔绝。” “这大半年的冬季,足够我们养精蓄锐。” 渤海的气候环境有时让朱高煦很头疼,但有时又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 就拿冬季来说,每年九月下旬至来年三月末都是大雪封山的时间,朱允炆即便想要对付自己,也无法派大军前来。 他唯一能对付自己的时间,只有明年四月开春后到九月下旬入冬前。 “这冬季,朝廷会不会抓住机会,把傅都指挥佥事和杨指挥使等辽东弟兄调走?” 亦失哈说出了他的担忧,朱高煦也冷静回答:“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我准备提前给傅让送去消息。” “这个消息,旁人送我不放心,还得你亲自走一趟。” 朱高煦看向亦失哈,亦失哈听后便作揖:“殿下请放心,奴婢一定将话带到。” “你不要走大路,带着百来个弟兄,让弗达哈带你们走前元的东宁府(建州)。”朱高煦特意交代,显然这次要送的情报十分机密。 见亦失哈郑重听着,朱高煦也表情一变,似乎下了什么重大的决心。 “你给傅让和杨展传去话,让傅让在明年三月给傅忠、傅正、傅茂、傅敬四人写信,叫傅忠迁移云南,另外让傅正三兄弟审视夺度,若是西南的刀干孟再次反叛,告诉他们别急于攻城,就当帮我一个忙。” “我这次,要给颖国公和宋国公正名。” 朱高煦交代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然后又继续交代:“另外让傅让在五月的时候给林粟和此前的渤海弟兄送去消息,叫他们记住渤海军的军纪是什么。” “最后,你给杨展带去消息,让他的父亲杨俅借着围剿倭寇的名义坐镇儋州。” 三件事情,关乎朱高煦在靖难时,能否有额外助力,因此十分重要。 从他获得的《邸报》来看,云南那边的第一阶段战事应该快要结束了,尽管那里聚集了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名将,但云南滇西一带的地形朱高煦十分了解,沐春他们不可能一次性就击垮刀干孟。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还会和历史上一样,因为朱元璋崩殂的消息,加上滇西五尺道运粮困难而暂时接受刀干孟的投降。 不过刀干孟并非真的要投降,他的投降只是缓兵之计,实际上他正在从孟养、木邦等地召集兵马,征调粮草,准备在明年夏季再次与明军交战。 如果傅氏三兄弟与王瑄父子三人出工不出力,那朱高煦估计即便沐春还活着,西南兵团也要与刀干孟打到入秋才能结束战事。 打到入秋,然后再接受调令前往中原,算算时间,等他们抵达中原战场已经是建文二年了。 自己必须得抓住机会,在建文二年前拿下辽东,并且让吉林船厂的船工在辽东造出足够的舟船才行。 只要把吉林船厂和军械局搬到辽东,届时即便徐辉祖率领西南兵团抵达中原也无碍。 他们与朱棣在中原鏖战,反倒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得加紧了……” 朱高煦看向殿外,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亦失哈见他没了要交代的,便退出了殿去,将手头上的事情与王府长史孙铖。 孙铖是最早随朱高煦来吉林城的吏目,虽说只是吏目,但好歹也通过了童子试,是上元县的生员。 原本他只是想来吉林城做工一年,随后带着二十贯钱返回南京继续乡试。 只是来到吉林城后,他亲眼所见吉林城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因此便将参加乡试的时间一拖再拖。 曾经十七岁的少年人,如今也二十有一了。 虽然年轻,但孙铖已经在亦失哈手下担任了三年的副手,由于亦失哈不能担任王府长史,因此王府长史一直是孙铖代理。 将事情交给孙铖,亦失哈是十分放心的,因此在交代了一切事物后,他便在翌日带着百余名女真兵卒前往了东边,准备让弗达哈带他们走南边前元时的东宁府。 东宁府,对于这个名字许多人或许十分陌生,但放在前世的历史上,这地方将在靖难之役结束后,被朱棣设为建州卫。 眼下的这地方经过蒙古人的摧毁,如今已经成为了废墟,只有少量的女真人生活在这块地方,听从辽东都司的调遣。 因此没有弗达哈这群女真人带路和安插关系,那亦失哈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当地的女真人检举。 亦失哈离开了,吉林城也并未因为他的离开而出现什么差错,所有的事情都在按照朱高煦计划的进行下去。 百姓在开垦荒地,兵卒在军营训练…… 如果不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来临,恐怕吉林城的平静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这一日,朱高煦为了解决自己在关外最后的后顾之忧,他将六城之地的头人召到了吉林城来。 经过朱高煦四年的经营,六城之地与吉林城周边的七十余个部落已经降低到了二十二个部落。 这其中,依旧以六城的六位城主最为强大,不过他们过得也十分窘迫。 兀良哈入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死伤与难以恢复的经济创伤,他们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将被兀良哈马匹糟蹋的城外耕地恢复原貌,因此对于朱高煦的召见,他们所有人都十分忐忑。 时过境迁,不过区区四年的变化,曾经还能与朱高煦谈条件的六城之地女真人,眼下只能乖乖坐在承运殿内的那二十二把椅子上,安静等着朱高煦现身。 他们等待约一刻钟,朱高煦带着长相普通的孙铖走进了承运殿内,二十二个头人纷纷起身。 “渤海汗萨拉米……” 他们用女真语对朱高煦表达敬意,朱高煦也轻笑颔首,随后走上了主位坐下。 “都坐下吧(女真语)” 朱高煦用纯正的海西女真语与他们沟通,众人也没想到短短两年不见,这位渤海汗居然能将海西女真语说的与他们无异。 “先上酒肉,招待弟兄怎么能没有酒肉呢?” 朱高煦对孙铖吩咐,孙铖见状也用官话喊着外面等候的兵卒上酒肉。 很快,二十二位头人的桌前就摆上了一盘盘撒了孜然的烤羊肉,旁边还有一壶醪糟米酒。 孙铖为朱高煦倒酒,朱高煦也顺势举起酒杯:“先喝了这杯酒,我们一边吃一边说。” 二十二位头人见状纷纷举杯,跟着朱高煦将一碗米酒一饮而尽。 他们忐忑的等待着朱高煦开口,朱高煦也没有耽搁,一边用刀吃肉,一边开口说道: “我在关外待你们不薄,这两年之所以停了互市,是因为朝廷不允许我和你们互市。” “不过,我知道你们生活在关外不容易,因此多次向朝廷上疏……” 朱高煦用关外女真人最在意的互市作为开场,这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当着众女真人的面,朱高煦却叹气道:“只是朝廷之中不少儒生认为,关外女真皆是完颜打骨打的后代,与汉人有血仇,应该抑制你们,不给你们粮食,让你们族群难以繁衍。” “渤海汗,我们不是阿骨打的后代!” “对啊,我们有各自的祖先,当年阿骨打的后代都已经入关去了。” “就算没入关,那也在东宁,我们的祖先都是从北山南下来到六城之地的,并不是六城之地的完颜一族。” “渤海汗,您能帮我们说几句好话吗?” “渤海汗,我们都没有造反的想法,朝廷的旨意我们也是遵守的。” “那群读书人不知道我们,您还不知道吗?”当朱高煦说完庙堂之上对女真人的态度,弗提斤城的少头人塔失,以及托温城的少头人多尔和齐等六城大部少头人及头人纷纷开口。 确实,因为懂得耕作,因此六城之地的女真人在历史上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被屠都一直安分守己,也接受明朝的调令。 从这点来看,六城之地的女真对大明朝的确无可厚非。 不过朱高煦不能让他们继续安分守己下去,说到底六城之地二十二部还有五六万人,能拉出两三万男丁。 放任这样的势力在吉林、肇州、安东三城中间,很不利于朱高煦南下。 因此这次朱高煦召六城之地二十二部前来,为的就是收服他们。 “朝廷最近在忙着削藩,我自己也自身难保……”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难处,也解释了削藩是什么,包括削藩的过程。 当众人听到新的大明皇帝居然连自己的亲叔叔都下手,他们瞬间就充满担忧的看向了朱高煦。 他们虽然在之前没有接受渤海的招抚,可他们只是不想受制于人,担心朱高煦拿他们充当炮灰。 但要是朱高煦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毕竟朱高煦是第一个大举与他们互市粮食的汉人,而且还是一个汗王。 如果他被废了,那六城之地的日子就更困难了。 眼下虽然没有粮食可以互市,但一些简单的铁器还是能够互市的。 另外,一些部落一旦遭遇到了粮食耗尽而即将面临灭族时,朱高煦也会提供少量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刨除这些,朱高煦对女真人的招抚政策他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因此自朱高煦招抚女真政策出现后,许多部落间就有了一句话:“真要过不去,那就去找渤海汗” 这样的话,也表达了渤海其实就是关外女真的最后退路,能保障他们活下去的退路。 “我若是被废,恐怕罪名就是与你们互市粮食、铁器。” 朱高煦略带感叹,这让众人纷纷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看着他们的模样,朱高煦在心里摇头,心想也难怪朱棣在招抚他们之后,他们明明已经繁衍到了十几二十万人口,却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被兵马数量不过一两万的脱脱不花给击败了。 说到底,完颜阿骨打这样的人上千年也难出一个,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即便努尔哈赤那样的野心家,也顶多只是个建州左卫指挥使罢了。 他们这群人没有完颜阿骨打的雄心壮志,也没有努尔哈赤那样割据辽东的野心,因此很难完成关外一统。 只是这样也好,没有雄主的女真人,更容易让自己驾驭。 “渤海汗,不能想想其它办法吗?” “是啊,我们部落近两年的孩子出生后都因为没有充足的粮食而饿死,活不到长大。” “渤海汗,再这样下去,我们之中许多人都会饿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