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你对自己儿子都这么大戒备?” 距离世子府不过几百步的前寝宫内,朱棣也和徐氏讨论起了世子位和朱高煦的事情。 朱棣说了不能让朱高炽提前下世子位,因为那样会致使丘福、张玉、朱能这群本就青睐朱高煦的人纷纷投向他,致使自己被架空。 不过,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朱高炽和朱高燧。 “俺看不透老二……” 坐在殿内徐氏的身旁,朱棣脸上满是愁容:“俺不知道如果让老大下了世子位,扶着老二上去,那日后老二会不会对老大和老三下狠手。” “俺爹说过,老二生性狡黠,性格狠愎,你我也知道老二以前是什么性格。” “你说,若是老二这几年的改了性子都是装出来的,到时候我手上没了兵权,他要对老大动手的话,俺到时候拿什么保护老大和老三。” 朱棣担心太多,原因就在于他看不透朱高煦。 只是相较于他,徐氏却摇摇头:“我觉得老二不会那样。” “为何?”朱棣低头看了一眼徐氏,却顺着徐氏的目光看向了桌上的那一封封家书。 望着那堆朱高煦自己所写的家书,徐氏笑了笑: “老二还是善良的,他只是装的很凶罢了……” 《明世宗实录》:“景隆驭兵三十万北上,上闻太宗危难,遣王义马步兵五万驰援北平。” 《明史·燕王传》:“燕王高炽,太宗文皇帝长子,世宗武皇帝长兄,少时与世宗就京,言吾弟有王气,然太祖欲遏太宗,着世宗就藩吉林,又予世子位于高炽,高炽闻曰“吾弟有王气,吾暂代之,待天时所至,还大位于吾弟”。” 第249章 海军朱成功 “制作水泥必须要戴好口罩,别以为是难为你们,这都是为了你们的身体好,不戴口罩很容易患病而死!” 时间流转,不过眨眼间便来到了九月末。 由亦失哈率领南下的许多工匠自吉林而来,由于他们人数有限,因此只能在资源最为丰富的沈阳、广宁、辽阳三府分别建设工场。 朱高煦眼看南边李景隆没有动静,便也赶在月末来到了沈阳城外。 九月末的沈阳城已经有些寒冷,但好在各处工场基本搭建起来,并步入正轨…… “沈阳抚顺、铁岭等地的铜矿和铁矿,还有辽阳鞍山的铁矿和铜矿、煤炭等地方都按照殿下您所说的方向大致找到了,开采难度与吉林的三场那边差不多。” “大宁迁徙来辽阳、沈阳、广宁三府的六余万百姓按照年纪和身体情况,分别划分为了工、农、未成人。” “加入各场的工人数量近二万,农民三万七千六百余人,十五岁未成人一万二千四百余人。” “这个时间,修建混凝土的平房是来不及了,因此只能搭建木屋。” “预计修建的工场,分别为铁矿场三十二处,铜矿场十七处,金矿场六处,还有水泥场二十五处,石灰石场三十五处,额外还有……” 走在沈阳城外,朱高煦正在听着阔别四个月未见面的亦失哈谈论着全辽事宜。 东北想要在这个时代获得重视,那就得另辟蹊径,用手工业安稳住大量人口,然后再一点点开发东北荒地,让它成为一个手工业和农业并存,直到大明不可缺的存在。 大宁的人口迁移速度快不起来,三十几万百姓如今虽然已经迁移走出了大宁,但大部分都还在辽西,只有不到九万人迁移到了辽河以东。 赶在入冬前,朱高煦得为他们安排好赖以生存的活计,这样才能让府库拿出去养活他们的粮食获得回报,不至于把渤海给掏空。 “各地的耕地情况,府库情况都计算好了吗,我们的粮食还够吃多久?” 朱高煦站在沈阳城外的一块空地上,看着已经被收割完的粮食,以及不断在田间焚烧秸秆的百姓,口中询问着亦失哈。 亦失哈对他的询问早有准备,因此将情况娓娓道来。 “二十五卫三所,连带关外四城,大宁二十二卫,一共的耕地情况是四百五十七万三千九百二十七亩。” “这其中有七十六万亩田地是刚刚开垦出来的生田,来年才能耕种,因此收获粮食的田地数额是三百八十一万余亩,产出粮食二百七十一万七千余石,等加工处理后,应该能得到一百八十五万石左右的实粮。” “另外府库之中的粮食只有一十七万六千余石,关外殿下不用担心,渤海四城今年起码能收获一百零七万余石的实粮,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往辽东运送十七万石粮食。” “这十七万石粮食,奴婢已经让人调往了长春、韩州、铁岭、蒲河等地,辽北粮食无忧。” “至于辽东和辽南、辽西,燕王殿下那边已经送来了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虽然送粮队伍速度不快,但足够赶在大雪纷飞前补给各府县与大宁。” “渤海招抚了些女真,但十八余万军民的粮食足够吃到明年秋收,倒是辽东……” 亦失哈顿了顿,朱高煦见状示意他但说无妨,他便也艰难道: “辽东的耕地虽然比渤海多,可产出却不高,各府县的水利虽然是七八年前修建的,但当时辽东军户没有现在多,因此能灌溉的耕地十分有限。” “水利不行,粮食产出便不行,当地所种麦、粟,产出实粮不过七斗,与当初的吉林城亩产差不多。” “不过奴婢已经派人去探查辽东各地水文情况,大概到腊月就能将消息送回。” “算上时间,应该在来年三月开春前便能定下全辽修建水利的各项工事,解决辽东的水利问题。” “至于辽东眼下的粮食库存,节省节省应该能撑到二月初,因此奴婢想从渤海多调三十万石粮南下,让整体能撑到三月初。” 亦失哈将渤海、辽东的农业抽丝剥茧般解释给朱高煦听,朱高煦自然也清楚辽东的情况有多复杂。 不过,只要水利弄起来了,辽东的粮食产量起码会提高三到四成,届时应该能与渤海齐平。 之后只要好好治理水利,积淤问题就会慢慢解决,届时不敢说可以亩产实粮一石几斗,但基本的一石还是能保障的。 只要能做到每亩实粮一石,许多事情就容易许多了。 “三月初……” 朱高煦呢喃着这一时间,随后又开口道:“金州那边有不少走私的商贾,虽说走私可恨,但他们确实解了我军燃眉之急。” “我此前已经委托崔均在当地收购粮食,他昨日报与我,已然买了三十万石。” “算上这一批,我们应该能撑到四月初。” “到时候,李景隆兴许就要开拔北上了。” 他将局势说给亦失哈听,亦失哈听后却担心道:“那您要带兵入关帮燕王殿下吗?” “不……”朱高煦摇头:“我已经调了王义和五万兵马去驰援他,我自己只留下了六千骑兵和女真八卫、神机三营,以及辽东归降的一万七千余兵卒。” 朱高煦将手上的两万渤海汉人马步兵都调给了朱棣,额外还有大宁三万兵马。 至于他,除了渤海那边还保留了一万两千人外,他手中只有五万六千余人,其中还有一万七千人是辽东都司经过整编的降兵,如今分别归陈亨、崔均统辖。 也就是说,他实际能带去南边的,只有手上的六千骑兵和三万三千女真人。 因此他才将金州三千降兵交给了崔均,希望他能训练出可以水战的水兵。 金州的军户朱高煦了解过,他们本就是从登、莱二州迁移而来的军户,加上负责备倭,所以也有一定的水战能力,只是比较南军的登莱、长江、平倭三大水师来说,他们的数量太少,唯一能依仗的就是现在王元等人正在锻造的舰炮。 当然,这支水师眼下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一名有过大规模水战经验的将领。 这种将领不止是自己缺,朱棣那边也同样缺乏,所以无法补足。 朱高煦没有继续想,他只能希望火炮能建奇功,不然他只能走陆路南下,这就必须会与李景隆的三十万大军相撞。 思虑此处,朱高煦带着亦失哈走进了沈阳城内。 城内,朱高煦通过城中的房屋修建工作看出了耿瓛他们这几个月是如何度过的。 古城内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木屑的味道,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动。 城内房屋都是废墟,偶尔有些幸运的墙体被保留,但大多也都是残破不堪,露出了其残缺的砖块。 城门楼,曾经威武壮观,现在成了一堆破败不堪的瓦砾。 当年朱高煦所见的沈阳钟楼和鼓楼已经坍塌,整个楼体倒在地上,任何一点可以燃烧的东西都不复存在。 哪怕就算衙门内部,也根本没有一丝家具,只有露出的泥砖地面。 “所有的危墙都被推倒,这次从北边运下来的水泥有三千石之多,但都被用在了修葺沈阳城上。” “按照眼下的速度,估计顶多能在十月下雪前修复三处民坊市,每坊有一千处三分的二进院子。” “奴婢算了算,二进院子有可以住的屋舍五处,挤一挤的话,每处应该可以住一户人家,也就是入冬前可以弄出供一万五千户百姓居住的屋舍。” “这效率与数量,距离沈阳城百姓所需的两万处屋舍甚远。” 亦失哈担忧说着,朱高煦却皱眉上了城墙,走在马道上看到了远处正在修建的一座庞大宫室。 “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他指着那边的宫室询问,亦失哈也低下头道:“那里是为您与王妃修建的临时行宫。” “停了,把人力抽调出来先把院子弄好。”朱高煦打断他,同时道: “战事还没有结束我便贪于享乐,若是战败,不论修建何种宫室,也不过是为了南边的朱允炆所修建罢了。” “若是胜了,自然有南京城各处府邸供我挑选,何必贪欲这一处?” 说罢,他看向亦失哈:“你跟我这么久,怎么会不知道我的脾气?” “日后即便是王妃开口,只要我不点头,便各类耗费民力的事情都不能做。” “至于王妃休息的宫室,你单独修建一处五分地的院子就足够了。” 明代一亩约六百一十四平,五分也有三百零七平,面积已经不小了。 对于朱高煦来说,已经见识过应天紫禁城的他,也不认为亦失哈能修建出超过那座宫城的宫室。 况且只要计划顺利,他顶多一两年就能结束战事,到时候可能沈阳的这处宫室都没修好,自己就入主紫禁城了。 “那奴婢暂时让人把那处地方留下,抽调人力去修建民舍。” 亦失哈小心翼翼的询问,见朱高煦不回话,便知道怎么做了。 巡视城墙,朱高煦看了看各地的情况,然后才在亦失哈的带路下,来到了一处刚刚修葺不久的院子。 这院子说不大,却也有四分,因此还未走进门,朱高煦便指着这院子说道:“这院子就不错,何必还要修缮其它院子?” “殿下千岁!” 颔首回应了班值净军的唱礼声后,朱高煦带着亦失哈走进了院里,刚好碰到了从后院一路快走进前院的郭琰。 “殿下……” 郭琰几个月不见朱高煦,才刚刚见到他便眼中浮起水雾。 “后院已经为殿下备好饭菜了。” 她对朱高煦行礼,朱高煦也看向亦失哈:“忙你的去吧,我会在沈阳暂住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