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靖难攻略在线阅读 - 第402节

第402节

    抓住这十二个府,就等同抓住了三成官员的根子。

    “庙堂上近来还有不满之言吗?”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胡纶闻言点头:“自然是有一些的,不过都是对税务司的。”

    他说着,同时看了一眼金察,心里不免对金察不怕事而佩服。

    不过他也明白,只要自家殿下还在,金察就不会出什么事。

    “把他们的注意暂时转到税务司,别耽搁东北的开发。”

    朱高煦放下茶杯,交代的同时,胡纶也为金察感到了压力。

    还好税务司的清查是针对江东六府,不然恐怕整个江南的压力都得金察来担了。

    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员,能担下什么?

    胡纶思绪还没放下,便听到脚步声从外走来。

    待他回头,便见郑和脸色严峻的走来,并朝着朱高煦作揖:

    “殿下,陛下请您去一趟武英殿。”

    “准备金辂。”朱高煦站起身来,看样子早就知道自己会被朱棣请去。

    “继续做你们的事情,不用管旁人,渤海的底子还很足!”

    路过二人时,朱高煦安抚了一下,随后便带着郑和走出春和殿。

    乘坐金辂,朱高煦路过了文华殿,依稀可见殿内有不少当差的文臣往这边看来。

    “殿下此举,倒是让庙堂之上群臣人人自危了。”

    驾着车,郑和笑着开口,可朱高煦却轻嗤:“我父子打进京城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想到这点。”

    “我自认给足了他们面子,但他们还想蹬鼻子上脸,那就得教训教训了。”

    “治理天下,并不是非他们不可……”

    朱高煦说罢,金辂也走过了文华殿前,穿过文楼、武楼,抵达了武英殿门口。

    下车步行,不多时朱高煦就走进了武英殿内,并且见到了正在武英殿里坐着,效仿朱高煦挂地图行为,挂上了一幅比较‘抽象’的天下地图。

    上面用朱笔圈了不少地方,看样子都是朱棣在意的地方。

    “小子参拜父亲……”

    入殿先行礼,而后抬头。

    “你倒是心狠,俺找你就是想问问,你这次抄家所得多少?”

    朱棣倒是开门见山,也不藏着掖着,或者说父子二人没必要藏着掖着。

    如姚广孝所说一样,他们父子最好做什么事都开诚布公,但凡有一个藏私,那就会引起怀疑,进而当双方都下不来台。

    “抄家文册尚未统计,毕竟眼下庙堂风气还未反应过来,若是反应过来,那也该结束了,自然可以统计了。”

    朱高煦直起身子,在王彦端来椅子后坐下。

    朱棣见状也抓抓胡子,随后开口道:“六府二州的马政已经按照你所说的裁撤,所有除了一开始下发的三万余匹民马,剩下的十二万余匹已经均分为二,分别送往了山东和北平、陕西等地行太仆寺。”

    “本想问问你抄家所得多少,可眼下既然文册还未造册,那就先说说别的事情。”

    朱棣摩拳擦掌,目光炯炯有神,这让朱高煦有了不好的预感。

    “你军中的火枪和火炮,你看看什么时候可以发给全军兵卒使用?”

    朱棣打上了朱高煦手中火器的主意,不过朱高煦听后却并不惊讶,只是开口道:

    “火器推广容易,可又有几个人会用火器打仗?”

    “这个可以学嘛。”朱棣打定了心要火器。

    “正因为要学,所以才得慢慢来。”朱高煦交代道:

    “眼下,首先要满足辽东、大宁、渤海等三都司十万兵马的火器装备,然后派各地武官轮换前往吉林学习。”

    “吉林的卫学,我准备迁移到南京来,开办国防大学,大学可容纳的学子依旧是三千人。”

    “日后但凡武官子弟世袭父职,都要入国防大学就读五年,并且考试及格才行。”

    “国防大学?”朱棣愣了愣,朱高煦听后也讲解道:

    “我准备请泾国公、武定侯、崇明侯、平江侯……等人进入国防大学担任讲习,此外还有渤海军中从小旗官到指挥使的武官也会进入其中担任讲习。”“日后,凡是年事已高的将领和勋贵,都会进入这所大学担任两到三年的讲习。”

    “这所大学的学习历程,分为两年基础军事学习,以及三年分院军事学习。”

    “学院分为陆军、海军两所学院,具体又细分为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指挥学、管理学、政治学、后勤学……”

    朱高煦将一个个军事名词说出,并对朱棣讲解,这让朱棣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慢慢向前探身子。

    这个时代并非没有系统性教导军事的手段,只是从未有人将军事如此细分,并且阐述的如此直白。

    朱高煦照搬来的这套体系,除了不符合时代的一些学科没有搬入外,其余放在这个时代,都属于降维打击。

    可以说,相比较明代武官子弟世袭考校的那套体系,朱高煦的这套体系无疑拔高了日后武官子弟想要承袭父职的门槛。

    不过,如果真的能学习五年并且顺利毕业,那肯定不会出现洪武后期一些武官带着有甲兵打不过无甲贼寇的事情。

    只要能顺利毕业,再差也是一个合格的百户、总旗级别的基层军官。

    为了这所大学,朱高煦准备将渤海、燕府之中因为战事而残疾的大量武官安置其中,以他们的残缺告诉那群想要承袭父职的武官子弟,当武官是会死人的。

    “你这个东西好,有没有相关的书,拿给俺看看。”

    朱棣眼睛一转,盯上了这些相关书籍。

    “书籍已经写好了一半,都是儿子根据这段时间带兵打仗所编撰的教材,除此之外的许多有用兵法也都被搬上了课堂。”

    “父亲若是有时间,过两个月我让人送来。”

    朱高煦哪里不清楚朱棣的小九九,无非就是想要学习过后,在这方面超过自己罢了。

    不过无所谓,只要自己把权力掌握手中,父子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发生问题。

    整个京城有三分之二的兵卒都隶属朱高煦,掌握好这里,他就不可能翻车。

    “对了,你大哥上疏请求调封。”

    朱棣眼看朱高煦那么好说话,也给他释放了一个消息。

    朱高炽不是蠢货,他很清楚朱高煦让他承袭燕王的位置是为了稳定朱高煦的太子位。

    这么一来,朱高炽的燕王位置来自朱元璋,而朱高煦的太子位来自朱棣。

    只是这个燕王,可不是让他真的做燕王,而只是让他坐实这个安排。

    现在安排已经结束,那他就得主动申请改封了。

    朱棣开口告诉朱高煦这个消息,也是为了让朱高煦放下心来。

    “父亲以为要改封何处?”朱高煦询问朱棣,朱棣闻言,稍微沉思片刻后便说道:

    “你爷爷一直想要分封一位藩王去云南坐镇,俺本来想让岷王去,可他实在顽劣不堪。”

    “你大哥既然请封,那就封在昆明吧,改称汉王吧。”

    不出朱高煦的预料,朱棣选择把朱高炽改封云南,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朱高炽的封号居然是汉王。

    “汉王也挺好的。”朱高煦嘴角抽搐,想到了前身被做瓦罐鸡的事情。

    “所以俺召你来,就是想为你大哥谋个福利。”朱棣打着商量道:

    “那云南虽然已经经过沐英、沐春他们的三十余年开发,可毕竟是蛮荒之地。”

    “你大哥过去就藩倒也没什么,但却不能冷落他。”

    “小子明白了。”朱高煦颔首,猜到了朱棣想说什么,因此主动开口道:

    “给汉王府年俸三万石,钱两千贯,配给护卫三卫一万二千人,其余绸缎布匹各三千匹,庄田五千亩如何?”

    “另外,朝廷再拨三十万石,十万贯为大哥修建汉王府。”

    朱高煦出手很大方,也不怕朱高炽到了云南能闹出什么花样,毕竟傅氏三兄弟和王家父子三人,还有沐春都不是好对付的。

    况且,他也不认为朱高炽会傻到做什么谋逆的事情。

    至于他的大侄子,他也不能刻舟求剑的去寻思杀他,还是得看看后续成长如何。

    反正就老大的那基因,大侄子能不能活过四十都是个问题,就历史来看,自己这具身体最差也是五十几。

    “还得是你大方,不像俺一样抠抠搜搜。”

    朱棣有几分酸气,朱高煦听后诧异看向他,却见王彦笑着开口道:

    “近日诸王都来询问何时可以就藩,陛下正为此事愁烦。”

    “就藩啊……”听到在京诸王想要就藩,朱高煦立马笑了。

    “眼下北方太平,日后会更太平,朝廷不安稳的反倒是西南。”

    朱高煦侃侃而谈,同时抬手作揖:“小子以为,可以改封诸王去云南、贵州、广西、湖广西南等地就藩,为大明巩固疆土。”

    “都去西南?”朱棣闻言有些举棋不定:“这不太好吧。”

    “只要朝廷出钱修缮王府,给予待遇,那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朱高煦有自己的打算,在京诸王算上被朱允炆废的藩王,除去周王和宁王外还有十四个人,其中十五岁以上的有十一人。

    如果能把这九人都封到西南,那西南汉化进程恐怕会大大提高。

    “齐王可册封四川贵阳、谷王泸州、辽王思州、韩王毕节。”

    “鲁王可册封广西南宁、代王思恩、肃王龙州、岷王泗城,靖江王桂阳。”

    “沈王可册封云南临安、安王云南广南。”

    “周王可以继续在开封就藩,宁王叔可以移藩大同,此外日后老三如果要就藩,可以选汉中给他就藩。”

    朱高煦一开口,便把所有藩王安排了个明白,如果他的想法真的实施,那日后大明常驻西南的王府护卫兵马数量都恐怕不会少于八万,加上各地都司兵马,西南土司但凡试图起兵,就会遭到猛烈镇压。

    不过,朱棣不是朱高煦,让他一口气把这么多亲人贬到蛮荒之地,他还是有些良心过意不去的。

    “这数额有点多了。”朱棣口干舌燥,可朱高煦却反问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