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码头上,朱高煦走上前来作揖,当着群臣的面,将代表监国的宝玺呈还给了朱棣。 在朱棣接过的同时,朱高煦也打量了一下他。 不得不说,小半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看上去更黑了几分,不过脸上的快乐也是肉眼可见的。 “你倒是没怎么变化,就是胡子长了一点。” 朱棣看着依旧高大生猛的朱高煦,啧啧几声后才挺直腰杆:“这次俺收拾了阿鲁台,你应该见到他了吧?” 阿鲁台被朱棣先半个月押送南下,前几日才抵达南京,朱高煦自然是见过他的,也自然清楚这是老头的邀功之举。 “除了父亲,儿臣也想不到还有谁能将此战打得如此漂亮。” 猜到了老头的心思,朱高煦也就适当的拍了拍马屁。 “马屁就不用拍了,这次没能一举荡平鞑靼,实在是俺的心中遗憾。” 得到了想得到的崇拜感,朱棣立马就骄傲上了,一个劲的说自己的战果太小,脸上的笑容却怎么都遮掩不住。 见他这么说,朱高煦也懒得揭穿他,直接道: “儿臣提早让人将当年的定远侯府整理了出来,让阿鲁台搬进去居住了。” “啊?”朱棣没想到朱高煦这小子心眼这么坏,定远侯王弼是捕鱼儿海之战的首功,也是因为他,北元彻底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两大部。 如果阿鲁台是打到了南京才入住定远侯府,那自然是无上荣耀,可他是被抓过来的,这就有几分羞辱人的意思了。 反应过来后,朱棣乐呵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错,像俺。” “爹……” 朱棣才夸奖完朱高煦,便听到身边弱弱的传来了一道声音。 他侧头看去,这才发现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朱高燧的身影。 “老三你什么时候来的?”朱棣一脸诧异,朱高燧却脸都绿了:“儿臣一直在……” “俺没注意,哈哈……”朱棣笑着打量了一下朱高燧,满意点头道: “嗯,不错,褪去了几分稚嫩,倒是像个大人了。” “臣等恭迎陛下……” 朱棣才说罢,便见六部的夏原吉等人上前作揖行礼。 朱棣见他们乱看,便知道他们是在找本部侍郎和解缙他们,因此从容道: “别找了,他们现在估计才到全宁卫,南下还得几个月时间。” 为了追求速度,朱棣提前让人护送解缙、杨士奇他们走漠东南下,不过没有了朱棣的监督,他们南下的速度简直感人。 明明提前朱棣十日出发,可朱棣已经走完了四千多里路,他们却才走了不到两千里。 此刻朱棣只能庆幸自己没和他们一路南下,不然估计现在顶多回到北京,距离南京还遥遥无期。 “好了,都各自回去班值当差吧,俺先回内廷休息,明日再在华盖殿赐宴,你们抽空来。” 朱棣懒得和众人废话,毕竟只要老二监国妥当,他就不愁有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朱棣看向朱高煦和朱高燧:“走,带俺去见你娘去。” 他开口过后,便主动走向大辂,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坐上天子大辂,向着紫禁城赶去。 群臣见状,面面相觑间透露着一丝无奈,似乎在说这对父子的关系有点好的离谱了。 “老二啊,俺写给你的圣旨你都看了吧?” 坐在大辂上,朱棣完全无视了朱高燧,只将目光放在了朱高煦身上,而每当他有这种举动的时候,朱高煦就知道准没好事。 “您别告诉我,您才回来,就想着怎么收拾瓦剌了……” 朱高煦一句话说出,朱棣的老黑脸瞬间一红。 好在因为太黑了,脸红也很难被人看出来,所以他假装生气道:“你怎么能这么想爹?爹是那样的人吗?” “唉……”他长叹一口气道:“俺这次南下,看到了北直隶、河南许多百姓没有耕牛,只能把人当牲畜扛着犁耕地,着实心痛。” “俺当时就在想,若是俺能俘虏的牲畜更多些,那交给行太仆寺驯化后,百姓们也就能因此获利了。” 朱棣没有一句在提第三次北征,却句句都在隐晦提着第三次北征的事情。 朱高煦听着无奈,只能说道:“娘的病情虽然控制住了,但身体却日渐瘦弱,需要人好好照顾。” “不是儿臣不想让您北征,只是担心您再北征,娘这边很不好说……” 他这话一出口,朱棣的脸色就变了,凝重着点头:“放心,俺回来了肯定会好好照顾你娘的。” 北征固然能让朱棣安心高兴,可徐妹子对他来说也同样重要。 他自觉身体还算不错,拿出几年来照顾自家徐妹子也是应该的。 北征什么的放在徐妹子面前,对他毫无吸引力。 “对了,郑和此次下西洋,为朝廷收了四个朝贡国,分别是榜噶喇、沼纳朴儿、阿里沙、案达罗。” “这四国都是首次朝贡中原,并且有三个国家都位于小西洋重要航道上,因此朝廷在榜噶喇国的察地港设置了一个官厂。” 朱高煦说着朱棣北上时,自己监国的功绩,朱棣听后却厚脸皮道: “嗯,不枉俺在北边收拾鞑靼,没想到俺的威名连这些万里之外的国家都听到了。” “嗯?”朱高煦和朱高燧疑惑对视,他们压根没提鞑靼,怎么成了因为打了鞑靼才威名远扬了。 “下次收拾了瓦剌,俺估计俺的威名还能传播的更远些。” 朱棣心知没关系,但这不要紧,他主要就是想显摆显摆。 “您还是先照顾好娘亲再说吧……” 见朱棣三句话离不开北征,朱高煦只能摇头叹气,心想老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他这一仗打完,再想筹措百万石粮食囤积海喇儿千户所,最起码需要两三年时间。 “老二,北征就靠你了。” 朱棣倒是一点后勤相关的活计都不想干,为了让朱高煦好好干活,他还拉着朱高煦的手,肉麻道: “俺收拾了鞑靼和瓦剌,到时候你也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当一个太平天子了。” “……”朱高煦什么也没说,就直勾勾的看着朱棣,朱棣也觉得自己这大饼画的有点大,为了不让气氛尴尬,他将目光放到了朱高燧身上,端着脸骂道: “看看你二哥,再看看你,就藩这么些年连个王子都没生下来,自己回去好好反省去!” 第370章 父子合谋 “嘭嘭嘭——”夜晚,南京皇宫内外繁华灯火一片,皇宫内盛情莫名。 朱棣高坐在华盖殿门前金台之上,头戴翼善冠,身着盘领、窄袖绯色常服。 常服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腰间佩玉带,脚下皮靴。 在他身旁,分别坐在左右椅子上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各自穿着绯色常服,头戴翼善冠。 在华盖殿下广场上,上百张圆桌坐着数百名文武官员,待时辰到来,他们纷纷起身向高台上三人作揖敬酒。 “贺陛下凯旋而归,万岁、万岁万万岁……” 面对着朝臣们的献礼,朱棣稳坐椅子上,脸上透露几分骄傲的同时举起酒杯,与群臣共饮。 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宫廷上空绽放。 那种绚丽万分的光芒,让人不禁为之沉迷,更添加了这次宴席的几分繁华。 烟花与天空的交织,如同彩色的绸缎,让人心旷神怡。 在烟花的衬托下,宫殿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豪华壮观的装饰细节尽显汉家那浓郁文化底蕴。 华盖殿广场上架起了五颜六色的花灯,那五彩缤纷的灯光笼照亮了四周,驱散了黑夜。 由于明初宫廷及光禄寺庖厨都是精挑细选的,加上郑和上次下西洋带回香料十分丰富,因此此次国宴做出来的宫廷佳肴沁人心脾,美味难以言喻,让人陶醉在那舌尖上的快感之中。 周围的宫女身穿锦衣绣裙,为华盖殿广场上的群臣斟酒同时,负责将太监端来的饭菜上桌。 这烟花璀璨,美人忙碌的场景,让许多人陶醉其中,满眼繁华。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虽是满眼繁华,但当上千名乐师演奏乐曲,上百名身着戎装的兵卒齐声合唱歌曲时,一首《男儿当自强》无疑群臣心中的那点贪欲压制,将男儿血性的一面唤醒。 “这曲子不错,还有这唱曲的方式也不错。” 朱棣抚了抚自己的大胡子,满意的看向朱高煦。 “此为团体合唱,可有伴奏或无伴奏,不过要求演唱者单一声部音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儿臣发掘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朱高煦与朱棣解释着此种合唱与以往不同的区别,而对于知音天子的朱棣来说,他自然能理解朱高煦是什么意思。 “这不错,俺喜欢……” 朱棣频频点头,单纯对这种方式感到喜欢,朱高煦见状也颔首以示回应。 倒是相比较二人,朱高燧显然对这种演唱方式不感兴趣,他更喜欢朱高煦谱写的那些靡靡之音。 朱高煦所谱写的曲子已经多达九十余首,其中有军曲的《从军歌》,也有适合国宴的《象王行》、《破阵乐》,还有靡靡之音的《风月》等曲子。 这些曲子,早已传播出去,尤其是南京十六楼中的官妓与乐师们,他们几乎将《风月》、《青花瓷》等曲子都编练成了舞曲。 那种舞曲,才是朱高燧和朱高炽喜欢看的舞曲,尤其是《风月》。 几乎所有的西方乐器,都能在大明朝找到合适的平替,只是曲风与本曲不同罢了。 “可惜你娘不喜欢这份热闹。” 朱棣叹了一口气,他昨日刚回来便去看了徐氏,为了说些悄悄话,朱棣还把朱高煦他们给赶了出去,自己和徐皇后在华盖殿独处。 两人聊了几个时辰,直到晚宴时才让众人入殿吃了顿家宴,随后徐皇后便让朱棣送自己回乾清宫。 似乎是朱棣回来了,她再住乾清宫也就不那么冷清了。 朱棣自然点头,亲自扶着自家妹子上大辂,返回了乾清宫休息。 也就是徐皇后经不起折腾了,不然他说不定还想要第八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