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若是这地方不够偏远,也轮不到我们前来担任高官。” 面对湿滑崎岖的山道,青年儒生依旧能够笑出来,不得不让人佩服。 “老实说,你现在后悔没?” 擦擦胡须上的露水,那二十七八的儒生开口询问,而被他询问的那青年儒生也笑了笑:“有什么可后悔的?” “若不是朝廷给予了恩典,我们之中多少人连读书都困难,终其一生不过就是海边打渔的渔夫,码头扛货的力夫罢了。” “如今我徐硕徐孟明被朝廷破格提拔为遵义知府,已经是天大的恩宠,如何还敢后悔?” 徐硕轻笑着开口,旁边那人也苦笑道:“你要这么比倒也不错。” “好了,还有二十里路就到桐梓县了,你得好好准备了。”徐硕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两人也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向前方继续走。 耗费一个时辰,他们总算气喘吁吁的赶到了那所谓的桐梓县,也是他们进入遵义府的第一个县。 只可惜,这个所谓的县,与他们印象里的县简直是天差地别。 “这是我的县?!” 站在山坡上,看着那由木墙圈起来,里面生活着千余人的桐梓县,那二十七八的儒生不敢置信,身旁的徐硕也心里一沉。 他们忐忑的率领队伍走下了山去,随后便在桐梓县门口见到了两名等待许久的胥吏。 他们在见到徐硕他们的时候,连忙小跑上前迎接:“章程(刘才),见过徐知府、王知县。” 二人是徐硕他们提前两个月派来沟通的胥吏,自然认识徐硕他们。 “这就是桐梓县?”知县王章不敢置信的看着这简陋如乡村的地方,章程闻言也苦笑道: “遵义府适合置县的地方并不多,桐梓已经算平坦的地方了。” “在之前,这里只是一个驿站,除了驿馆和马厩,剩下的寨墙与二百间木屋都是黔国公他们修建留下的。” 章程汇报了桐梓县的情况,王章听到后与徐硕面面相觑,不由咬牙道: “我就知道,以我的政绩顶多做一个主薄,如今提拔为知县,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 “先进去看看吧。”瞧着连集镇都称不上桐梓县,徐硕也不免忐忑了起来。 尽管和蹇义商量决定前往贵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遵义的情况居然是这样的。 现在他都有些担心自己的治地遵义县(播州城)是个什么情况了,总不能和桐梓县一样吧。 想到这里,徐硕和王章带着目瞪口呆的桐梓县五名官员和四十多名胥吏走进了桐梓县的木墙了。 在寨子内部,那两百处木屋已经被百姓所占据,并且他们还在炮制木头,准备继续建造房屋。 他们穿着青黑色的衣服,男人穿着青黑色的左衽上衣和长裤,女人则是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裙和长裤,颜色也以青黑色偏多。 “这些百姓都是被改土归流土司留下的苗家百姓,昨日军中的刘千户来说,还有两千多洞蛮人在迁徙的路上,算上这里差不多有四千人。” 章程解释着,而那群百姓也害怕的看着他们,纷纷停下了手中动作。 “寨中有一百披甲的军中弟兄,不过他们一般不管百姓,只负责维持治安。” “我来的时候那刘千户说,他们只负责到我们的兵马司训练好,然后就要前往南边平叛去了。” “这期间的政务他们不插手,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帮忙。” 章程解释着桐梓县的一切情况,同时从怀里拿出了一本文册:“这就是桐梓县的所有情况了。” 王章接过打开,徐硕也凑了过来。 【二百六十七户,一千六百二十七口,男丁五百二十六人,未成丁三百二十四人,女七百七十七人。】 【屋舍二百处,驿馆一处,马厩一处,牛二十六头,挽马十二匹,猪三十四头,家禽四百二十七只,粮三千六百石……】 “孟明,你得支持我啊!” 瞧着手中的文册情况,王章怀疑自己管理的不是一个县,自己也不是一个知县,而是一个镇长。 与徐硕的身份不同,王章是辽东官学中举的学子,虽然也是关外,但始终比不上吉林城出身的徐硕。 徐硕能被破格提拔为遵义知府,除了没人愿意来外,也有他吉林城身份的缘故。 这次徐硕入贵州,蹇义是给了他许多帮助的,他手下有七百多名胥吏和一千六百多名工匠,此外还有六百匹挽马和两万余石粮食,五千多贯钱。 不和徐硕哭穷,王章真不知道和谁哭穷了。 “我倒是想帮你,但现在我得看看遵义县是个什么情况,得再走访走访各县是个什么情况。” 徐硕咽了咽口水,遵义府内有遵义、桐梓、绥阳、仁怀、湄潭五县,如果每个县都和桐梓这么穷,那他恐怕真得向朝廷上疏求援了。 “我先给你留三千石粮,各类工匠各十名,胥吏三十名,教习十名和四夷馆翻译一名。” “其它的,你等我走访一个月再给你调拨。” 徐硕做出承诺,然后与王章在土路上行走,偶尔想与这些百姓交流,却因为语言问题而无法交流,只有依靠四夷馆的翻译才能了解对方困难。 “我虽然知道苗语,但侗语和其它却不知道,王知县得找些人翻译才行。” 四夷馆的翻译汗颜作揖,王章闻言则是心力交瘁,只觉得桐梓县兴许就是他这辈子的养老处了。 “军中应该有精通这些语言的,我到了播州后给黔国公写信求几个人来帮你。” 徐硕拍了拍王章的肩膀,并不希望他气馁,毕竟桐梓县的地势情况可以说这一路走来最好的地方了,好好开发还是有希望凭借功绩更上一步的。 “希望有吧,只是这桐梓县连耕地都没有,我看来只能坐吃山空了。” 王章看着文册上那仅有的两亩菜地,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情绪。 “我去了遵义看看,杨氏家族治下耕地应该不少,不然他们吃什么?” “就算没有,你也不用担心,大不了像你在大竹县当典吏一样,带着百姓们慢慢开荒就是,粮食我会想办法。” 面对王章的气馁,徐硕不断为他打气,同时看了看桐梓县的情况,随后让自己身后的官员命令所有工匠前来桐梓县,为桐梓县加急修建些屋舍。 很快,千余名工匠砍伐树木,坯土为墙,只是半日时间就修出了十余间单间的屋舍。 尽管十分简陋,但总比没有要好。 瞧着那十余间简陋的屋舍,以及空旷的四周,徐硕不免咋舌,祈祷自己的府治不会这么贫困…… 第381章 背有靠山 “这么大!”二月十九日,带着数千人的队伍,作为遵义知府的徐硕总算抵达了曾经的播州城,如今的遵义县。 隔着好几里,他就已经看到了四周成片的稻田,以及远处那矗立在山边的播州城。 在满是山脉的贵州,突然能见到遵义那么大的坝子还是令人有些震撼的。 由于没有遮挡物,整个遵义坝子被徐硕一览无余。 光是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个坝子,便足足有数十万亩耕地,再往后还有河谷平原。 可以说,遵义县的情况远超徐硕想象,就连跟在他身后的几名官员都纷纷松了一口气,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走!去看看!” 徐硕来了力气,带着众人向着遵义城走去。 来到遵义,他们也能感觉到当地军队肉眼可见的变多,山道口总有兵马驻扎,哪怕是徐硕他们都需要接受盘查。 这样的氛围,让众人这才想起了当下的贵州也在经历战事,尽管遵义府比较安全,可南边和东边的叛乱却络绎不绝。 留驻遵义城的是瞿郁,而沐春、瞿能、沐晟等人则是在各地平叛。 瞿郁倒是没有迎接徐硕,但徐硕也不在意,他们走上了那夯实的土路,并向着播州城靠近。 在播州城外,身穿各类民族服饰的百姓正在田间种地,田地旁居然还有用混凝土修建的水渠。 徐硕有些惊讶,但一想到沐春当初治理昆明,开辟三十万亩耕地后,便将这一切想到了他的身上。 “光这个坝子上的耕地和水渠,今年衙门的产出就少不了。” 徐硕身后,遵义府同知的赵轨开口感叹,徐硕也点了点头道:“以这里为根基支援各县,尽快让遵义府恢复产出,支撑大军补给的同时,继续开垦荒地。” 徐硕看到了许多还没有开垦为耕地的坡地,那些坡地的坡度不算大,可以开垦为梯田来种植作物。 他在巴县任职时,便主持开辟过不少梯田,尽管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但实际运用起来后,效果十分显著。 思绪间,徐硕他们也来到了遵义县的城门处,而城门口则是有一名卫指挥使在等待。 见到徐硕徒步而来,这名指挥使还略微诧异,随后作揖道:“敢问是否是徐孟明徐知府?” “是我,这是官印和文书。”徐硕从身旁的官员手中接过官印和文书递了过去。 卫指挥使检查过后点了点头:“瞿都督已经将宣慰司衙门更换了牌匾,我现在派人带您前去。” “此外,前往其它三县的官员则是由我们明日开始护送前往。” 卫指挥使的话让徐硕紧张起来:“怎么了,有战事吗?” “一些小土司不接受改土归流,在山林之中流窜,不用担心。” 卫指挥使倒是不把这种事情当事情看待,不过徐硕身后的其余三县官员胥吏则是面露忧色。 他们虽然是自发前来贵州的,但若是为此丢了性命,那才是令人后悔莫及。 “没事的,不用担心,有我大军在,些许小土司不成气候。” “你们若是担心,我可以陪同你们一块去。” 作为知府,徐硕在这种时候笑着开口,安抚了众人的同时,也让众人察觉了自己的失态。 “我等只是紧张罢了,不必劳烦知府了。” 众人纷纷作揖,徐硕见状点了点头,随后对卫指挥使作揖道: “我们带来了一万七千石粮食,若是大军缺粮,可以与我商量调走。” “多谢!”卫指挥使回礼,而后侧过身子示意他们入城。 徐硕见状回礼,他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回礼,而后跟随徐硕脚步走入遵义城中。 一走入遵义城中,城中情况便让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作为播州杨氏经营五百余年的地方,遵义城内铺满了河石制作的石砖,道路也十分宽阔。 城中中轴线的主干道足有三丈宽,街道两旁的建筑高度大多在一丈六尺左右,有汉家建筑,也有一些类似吊脚楼的砖石小楼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