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靖难攻略在线阅读 - 第701节

第701节

    “别挤!别挤!”

    “娘……”

    三丈宽的官道在一瞬间变得拥挤,所有人都狼狈的向南逃离。

    江淮与十余名商队的护卫组织百姓向南撤离,只可惜向南走了不到十里,便见到南边有滚滚灰尘而来。

    “完了,他们之前说南边蒙化府啰啰造反了,该不会是攻破蒙化府,朝大理杀来了吧!”

    二百余队伍中,身份啥好的一个商队掌事脸色惨白,旁边的江淮紧皱眉头,用望远镜打量了前方的情况,随后笃定道:

    “别自己吓自己,这滚滚烟尘,一定是大队骑兵赶路的踪迹,云南境内没几个土司有那么多骑兵,蒙化府的啰啰更不可能!”

    “你们保护好人,拦住想去大理的乡亲,我去前面看看!”

    江淮话音还没落下,那掌事便拉住马缰:“你可别把我们骗在这里自己跑了。”

    “我叫江淮,西江镇生员,若是我跑了,你差人突围告我便是!”

    江淮理解掌事的担心,毕竟如果不是自己拦住他们,他们估计早就抛下货物骑马跑了。

    “好,江淮,我记住你了……”

    掌事脸色惨白的松开了缰绳,江淮则是策马向着南边官道疾驰而去。

    奔驰数里,他便瞧见了前方朝着自己这边跑来了十余名骑兵。

    他们身穿啰啰的甲胄,一副败逃的模样,这让江淮连忙勒马。

    “遭了……”

    江淮勒马暗叹,同时便见到那群人也同样勒马。

    他们在打量江淮,江淮也在打量他们。

    尽管啰啰的甲胄比不了明军的扎甲,但也不是江淮这种身无寸甲之人能对付的。

    他虽然善于骑射,却不是平安、瞿能那样的猛将,做不到无甲搏杀十余甲士。

    别说一对十几,就算一对一他都不敢说自己能杀一个甲士。

    正因如此,他额头不免流下了汗珠。

    与此同时,对面的啰啰也看出了江淮身无寸甲的情况,霎时间便策马冲杀而来。

    此刻除了在心底暗骂几声,挥舞马鞭奋力逃命,江淮似乎也没什么能做的了。

    眼看自己距离那数百百姓越来越近,江淮无奈,只能叫嚷道:“他们被官兵追着,配合我拦住他们!”

    话音落下,江淮丢下马鞭,在马背上张弓搭箭,不断朝着身后射箭。

    面对他的箭矢,十余名啰啰毫不避让,反倒也纷纷张弓搭箭,朝着江淮射去。

    双方不过五六十步的距离,瞧见他们举弓,江淮立马趴在马背上,不断催促战马逃命。

    好在他胯下并非一般的马匹,而那些啰啰骑的又是不善奔袭的滇马,因此箭矢没能射中江淮。

    但即便如此,还是把江淮吓得满头大汗。

    他刚才,差点就交代在这里了……

    “哔哔——”

    忽的,刺耳的哨声响起,不等江淮反应过来,身后突然传来了密集的炒豆子声。

    “噼噼啪啪!!”

    “唏律律!”

    硬着头皮回过头去,江淮立马拉住了缰绳。

    顷刻间,追在他身后的那十余名啰啰尽数倒在地上,有的连人带马,有的则是趴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在他们身后,乌压压的骑兵策马而来,但这次出现的骑兵不再是啰啰,而是身披扎甲,手持“朙”字旌旗的明军骑兵。

    “呜……”

    呼出一口气,江淮这才感觉到了虚脱,连忙下马,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也顾不得脏不脏。

    “官军来了!”

    “太好了!”

    “大明万胜!!”

    瞧着出现的数百明军骑兵,数百百姓与商队纷纷欢呼起来,而这时骑兵队伍也来到了江淮的面前。

    数十名骑兵将他包围,从中走出了一名身披山文甲的将领。

    他摘下自己的面甲,露出了一张让江淮愕然的面孔。

    “你是西江镇的那个子弟?”

    “生员江淮,参见陇川伯!”

    当双方互相认出对方的时候,王瑄已经忘记江淮姓名,只记得他是西江镇的生员,而江淮立马起身,朝着马背上的王瑄作揖起来。

    他们二人都没想到,居然会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第456章 衣锦还乡

    “杀!!!”“噼噼啪啪——”

    苍山下、洱海畔,当喊杀声响起,数百骑兵正在一个男人的率领下,反复冲杀、蹂躏与他们为敌的数千铜甲敌人。

    他们策马来回面突,手中的骑兵燧发枪成为了最优秀的杀人兵器。

    他们每面突一次,那数千土司兵便要倒下上百人,如此反复数次后,那数千土司兵终于承受不住,开始向西溃逃。

    与此同时,被他们包围的大理府治所太和县内也冲出了数以百计的明军。

    腹背受敌下,数千溃逃的土司兵要么成为俘虏,要么成为明军蹄下亡魂。

    站在山丘上,江淮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带给了他不小的震撼。

    尽管他知道官兵战力彪悍,可他没想到,官兵居然能以数百骑兵击垮俘虏十倍于己的土司兵。

    如此看来,这场改土归流也不过就是一两年时间罢了。

    “砰!”

    忽的,号炮声响起,而山丘上,江淮两侧的骑兵也开口道:

    “江生员,伯爷传消息让我们去太和县。”

    一名骑兵开口,江淮闻言也点了点头,抖动马缰在两名骑兵的护送下走下山丘,朝着数里外的太和县赶去。

    太和县作为大理府治,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其城始建于洪武十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五年历史。

    距离它不远处,还有曾经隋唐时期,南诏太和城的遗址。

    走进太和县,江淮也近距离看到了那些围攻太和县的土司兵,他们来自西北的藏地,但现在已经被俘虏,地上躺着许许多多的尸体,鲜血流了一地。

    没有时间过多停留,他便被两名骑兵带往了太和县。

    太和县由黔宁王沐英在南诏都城之一羊苴咩城的基础上主持修建,城墙高二丈余,城池周长十里、城厚四丈,异常坚固。

    原本此地应该驻扎大理卫,但由于新政推行,大理卫之中的屯田兵被裁撤,只有不到一千五百战兵被保留。

    此外,由于大理卫还要驻扎龙尾关等关隘,所以驻扎太和县内兵卒不过数百。

    加上没有换装火绳枪和燧发枪,所使用的仍然是老旧的火门枪,因此他们并不敢单独出城野战,但打配合是毫无问题的。

    走入太和县内,里面居住着各类民族,穿着各类服饰。

    因为刚刚结束战事,城内的百姓心有余悸的站在自家门前,而他们的家也各有风格。

    当地的少民建筑融入了汉人的许多建筑方法,但对比下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当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将房屋增高,十分重视房屋外观的装饰,特别对门楼和堂屋门窗的装饰十分在意。

    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配合大出厦,宽走廊的造型,再加上石条砌筑的石基,整个院子十分明亮,迥异与江南。

    走在石条路上,江淮不得不佩服太和县的繁华,在他看来,太和县比昆明城要繁华太多,而且这里的文化、学习氛围也很好。

    尽管刚刚经历战事,但平稳下来后的许多人都在拿着经史典籍、亦或者小说话本在翻阅。

    除此之外,他们的官话也要比滇西地区好上许多,城内外的水车到处都是,军户带来的先进农业灌溉技术,使得洱海周边许多干旱的田地变为肥沃的农田,因此这里的粮价也要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

    除了偶尔还能听到的少民语言,以及随处可见的少民服饰,这个地方与其它汉地城池已经毫无二样,并不像江淮经过的许多城池那样,依旧有十分浓厚的少民文化。

    这里的汉化程度很高,这是江淮对太和县的评价。

    “到了,请江生员随我进去休息,暂等伯爷回来。”

    行程间,骑兵勒马表示抵达目标,江淮侧目看去,便见到了大理卫指挥使衙门。

    他下马接受搜身,随后被护送进入正厅坐着等待。

    里面的一些兵卒给他倒了一杯热茶,他一边喝,一边安静的等待王瑄到来。

    虽说他清楚滇西许多少民很早就被改土归流,但见识到了大理的情况后,他还是不免有几分担心。

    毕竟在他印象中,大理似乎太平了三十多年,如今依旧被土司兵包围。

    如果不是王瑄率骑兵来解围,那不知道还要被围到什么时候去。

    西江镇没有城墙,若是遭遇土司兵,那恐怕连被围的机会都没有。

    想到这里,他心情有些沉重,好在王瑄没让他等太久。

    大概半个时辰过去,江淮便听到了窸窸窣窣的甲片声。

    他向衙门门口看去,果然看到了朝里走来的王瑄等人。

    他率领十余名武将走进来,江淮见状连忙起身作揖。

    王瑄抬手一压,示意他坐下,随后便带着武将们走入正厅,转身对众人吩咐道:

    “这次滇西土司联合叛乱,你们立马派塘骑去查清楚,看看滇西九十六家土司,有多少家参与了叛乱。”

    “是!”

    诸将作揖,随后转身走出了正厅,最后只剩下了坐在主位的王瑄,以及他的两名护卫,还有坐立不安的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