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宣慰使,这是这次矿区送来的文册……” “这个季度一共产出黄金二万四千三百二十七两,白银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二十四两,铜锭……” 吏员如实交代这个季度的产出,合计价值约一百八十万贯。 在汇报结束后,吏员压低声音:“另有一些水果已经送抵宣慰使的府上。” “好,我知道了。”王任眼前一亮,随后装作坦然道: “仓库之中的金银铜锭已经足够起航,过几日新任宣慰使抵达,我便带着这些金银返回朝廷,上交国库。” 王任大义凛然的说着,随后令人封闭仓库,自己走出巷子,乘马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王任的府上很忙碌,近百名土人婢女和十余名吏员都在忙着搬运东西,而这些是王任这些年敛下的财富。 他的任期已到,朝廷派遣的新任指挥使及官兵也估计很快就会来换防他们。 在此之前,他得好好收拾自己的东西才行。 “老爷,已经算好了,一共是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四两五分黄金,其余还有三十多万两白银。” 一名掌事拿着文册走来,兴奋说着王任这几年积累的财富。 王任闻言颔首,却又小心道:“这些黄金白银能不能放在水密舱里?” “能!”掌事点了点头,王任闻言颔首道:“既然这样,那你好生操办。” “奴婢遵命!”掌事作揖应下,随后开始调派兵马护送金银,将金银藏到了王任出海坐船的水密舱中。 不止是王任,此刻的西门城内,几乎大部分武官都在想办法隐匿自己这些年积累的金银铜锭。 朝廷的船队很快,不过半个月,两支军队就开始由北向南的开始更换诸军和武官。 结束西南战事的张纯接手了北洲宣慰司,而接手东洲宣慰司的,却是在吕宋坐了十几年冷板凳的蒋贵。 四十岁的蒋贵乘坐宝船抵达西门港,而他所带来的军队显然超过了原本的东洲卫规模。 “传陛下旨意,新置东洲左右卫,由蒋贵接任东洲宣慰使,原东洲宣慰使王任,擢升海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六月下旬,当蒋贵带着整整五千六百人抵达西门港的时候,王任已经收拾好了一切东西。 他身穿武官袍服上前接旨,同时作揖道:“臣王任,接旨……” 王任跪下接旨,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圣旨,对自己能升官发财而激动不已。 他没想到,镇守东洲这么几年,他居然就能直接拔擢进入海军都督府,成为在京为数不多的正二品武官。 “王都督佥事,请配合下官这几日接手各地矿区。” 蒋贵的话将王任拉回了现实,王任闻言连连笑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蒋宣慰使在吕宋的事情我也略有耳闻,如今你来到这东洲,我也就能放心把这里交给你了。” “这是过去几年东洲宣慰司的文册和账目,请您阅览。” 王任侧过身子,几名兵卒扛着十几个箱子摆到了蒋贵面前。 蒋贵颔首,也不准备现场就查。 说难听些,武官中饱私囊很正常,只要不触碰兵卒的军饷,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想着去告发的。 哪怕他蒋贵在吕宋时,也不少私藏缴获的土金。 他能被委任东洲宣慰使这样的重任是他没能想到的,不过既然机会摆在眼前,他也自然不会拒绝。 接下来几日,他调派兵马接管了大明在南国设置的大大小小六百多个矿坑,也经过调查得出了东洲宣慰司金银矿的产量。 单从账本来说,王任做的毫无问题,而蒋贵也并不想追查。 半个月后,随着王任满载金银离开西门城,蒋贵这才放心的开始熟悉起了东洲的情况。 他在吕宋的老部下被调往了交趾,而他所率领的这支兵马是原来的上直龙骧卫。 在他没有熟悉兵马前,他暂时还不好对这些金银铜矿下手,但日后可就难说了。 “虽说是小范围,但这种现象也不能置之不理,当地县官今年的评级为丙,另外下令让他速速开仓赈灾,亦或者以工代赈。” 七月,在蒋贵成功接手东洲宣慰司的时候,胡纶也查清了山东的案子。 简单来说,事实确实和朱高炽形容的一样,山东大部分百姓都有积蓄,但也有许多百姓存不下来积蓄,因此在这场旱情中过得十分狼狈。 对于他们,朱高煦也不准备搞什么迁徙,而是就地安置赈灾。 大明的许多政策已经实施,现在效果来看还不错,去年的人口也稳定新增二百万,远超朱高煦预期。 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明只要地方上不遭受灾害,人口应该很快会突破九千六百万。 这么算来,再过两年,大明人口数量就能破亿,此实乃汉家一统之鼎盛。 故此,吩咐了亦失哈与六部将山东旱情控制好后,他便继续埋头处理奏疏,目光紧盯吏治。 以他的制度,只要吏治不出现问题,那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事实也诚如他所想,夏季过后去,随着秋雨到来,山东旱情得以缓解,地方赈灾也保障了灾民不至于流离失所。 时间一晃,很快便来了腊月间。 工部、户部各自带来了消息,而消息则是有郭资与黄福传达武英殿。 “赐座……” 随着朱高煦开口,两名臣工入座殿中,持着笏板等待朱高煦开口。 “说吧,希望是好消息。” 朱高煦摸了摸八字胡,尽管已经是不惑之年,但他相貌看上去亦不过三十出头。 “陛下,银行储蓄已达一千六百余万贯,许多官吏也放下戒心,开始将俸禄存入其中。” “在此之外,朝廷的三条铁路国债已发行二百三十六万四千余贯,购买超过一年的,已经支付近八万贯利息。” “都是好事。”朱高煦闻言颔首:“这点只是开始,日后银行的储蓄会越来越多,但是否需要动用,亦或者动用多少都得拿捏住方寸。” “至于国债的利息虽然不低,但相较于朝廷在海外的金银收入来说不算什么。” “国债存的越多,朝廷能调动应急的钱粮也就越多。” “这笔钱可以放心的用来修建铁路,但发行必须有度,利息不能超过朝廷所承受的范围。” “还有事吗?”朱高煦简单询问,郭资不再发言。 见状,朱高煦将目光放在了黄福身上,黄福则是给朱高煦带来了好消息。 “经勘察,西北绕行五原、宁夏的铁路可以修建,只不过造价要更高,因为人力不足,所以造价在二千六百七十万左右,工期十五年。” “至于中原、开汉铁路和湖广铁路,造价分别是六百万、六百万、一千五百万,工期分别为四年、四年、二十年。” “三条铁路合计造价二千七百万贯,郴州至广州路段最少需要十年时间。” “这些都是可以修建的,唯有滇越铁路……” 黄福的语气凝重:“从海阳至梨花马驿的这八百里路能修建,但剩下的五百里路则是难如登天……” “好,我知道了。” 兴许是早就猜到了结果,对于四条铁路的情况,朱高煦反倒是高兴大于难过。 “滇越铁路无法修抵昆明诚然可惜,但湖广铁路的郴州至广州段能克服,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点你们不用自责,接下来工部就陆续勘察其它地区的铁路就行,凡是可以修建的都登记造册,等两京和东北、西北三条铁路竣工,再由京津、中原等铁路一路由南向北修建而去。” “臣领旨”黄福松了一口气,郭资也一样。 黄福是担心朱高煦不满意,郭资是担心朱高煦好大喜功,一口气要把这些铁路全都修建。 尽管说大明朝的国库充盈,绝对可以负担起这些铁路的建造,但这么一来,一旦朝廷遭遇一些类似山东旱情的突发灾情时,无疑会显得十分被动。 仅银行的那些储蓄,对大明这么大个国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更别提还无法全部调动了。 “既然如此,臣等告退……” 二人起身作揖离去,朱高煦也瞧着他们的背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 “看来,世人都觉得我好大喜功……” “陛下不用忧虑,日后他们自会知道陛下苦心的。” 亦失哈安慰了一声朱高煦,朱高煦也轻笑一声,似乎并不把这些看法放在眼里。 他相信洪熙一朝留下的“遗产”,足够让后世人知道他是位怎样的帝王。 自哀自怨那不是他,他不做首鼠两端的皇帝。 第479章 传统手艺 “呜呜——”洪熙三年腊月二十,在火车的汽笛声中,一支队伍缓缓走进了凤阳火车站内。 站内,身穿绸缎的商贾们瞧见这支队伍,纷纷开始躲避起来,全因队伍之中站着身穿鸳鸯战袄的军士。 火车从出现在民间到如今,也有足足四年余三个多月了,加上两京铁路已经从北京修到了中都凤阳,故此使用火车贸易的商人并不算少。 尽管洪熙二年时,朱高煦已经将商贾的衣着限制放宽,但为了避免麻烦,他们还是会下意识的躲避官家的人。 “殿下,火车已经为您协调好了,现在就可以上车。” 不多时,火车站的站长小跑而来,卑躬屈膝的对人群之中的一人献媚。 能在城外随意走动并被称呼殿下的,也只有在军校读书的朱瞻壑了。 二十岁的朱瞻壑此刻穿着素色的圆领袍,身旁跟着太子妃沐氏,而沐氏身后跟着几名少女与一名三十左右的丰腴宫女。 宫女怀中抱着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显然是朱瞻壑与沐氏的孩子。 “既然准备好就出发吧,耽搁太久也不好,三月初我还得去燕然都司任职,早去早好。” 朱瞻壑颔首在队伍护送下走出站点,一辆被特意安排出来的火车出现在他们眼前。 除了煤水车厢外,这火车便只有一节车厢。 似乎是上次乘坐留下了阴影,故此上车前朱瞻壑特意询问:“这火车这般,时速多少?” “这是最新版的火车,只拉一节的话,最快的速度是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左右,按照当下的情况,大概十四个时辰才能抵达,故此这车是卧铺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