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大明的内部矛盾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缓解,土地的增长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大明的人口增长速度。 除此之外,殿阁大学士王守仁上疏建议重视北方农业的奏疏也得到了朱见深的重视。 西域的棉花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种植,然而大明本土的工价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成化十二年三月,王守仁上疏建议将一些低端工厂转移到南洲和北洲、东洲,利用当地的低工价来增加收益。 这一建议得到了朱见深的认可,中原的大量低端工厂被迁移海外,大量人口失业。 不过不等百姓怨言,在王守仁与李东阳、杨一清、杨廷和、张璁等人组织下,大量轻工业工厂在当地建立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王守仁主张北方重农重工,南方重农轻工,但他的建议被其余人否决。 众人并非觉得他的提议有问题,而是由于渤海、辽东等地毕竟是世宗的龙兴之地,加上许多勋臣势力颇大,所以谁都不敢轻易改动东北渤海和辽东的经济政策。 果然,当王守仁的提议传出后,弹劾他的奏疏便如雪花飞来,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见深力排众议,不仅没有下放王守仁,反而把他从殿阁调往兵部担任兵部尚书。 成化十三年,阿拉伯半岛的各方势力除去鲁迷(奥斯曼)外,其余基本加入大明宗藩体系。 成化十四年,朱见深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册封往北洲和东洲去。 此时的大明尽管科技较洪熙年间先进太多,但反而是这种先进使得东洲、北洲等地方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同年东洲与北洲的大明百姓数量达到二千六百万,东国和北国的疆域基本没有增长,甚至连国内政务都基本交给了大明派遣而来的官员负责。 十五年四月,勃泥、苏禄、苏门答腊、满剌加、大泥等小国被暹罗、占城、甘孛智、朝鲜、日本为主的五个国家排挤出昆仑洲贸易区。 次年开始,南洋诸多小国在朱见深暗示礼部的授意下,开始先后请求内附大明。 前后三年时间,朱见深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也没有爆发任何战争,就内附南洋七个小国。 对于这些小国的国王,朱见深以侯爵进行册封,这使得许多没有资源优势的小国纷纷心动。 若开、榜噶喇及印度斯当西北部德里所分裂的许多小国和城邦主上疏内附大明。 成化十七年六月,原本的印度斯当十六国仅存中南部的七个大国,而中南半岛仅存暹罗、甘孛智、占城三国。 大明朝的属国,也从原本七十二个下降为二十二个。 成化十七年九月,朱见深并设极北之地为岭北都司,漠北以北的广袤疆域在名义上收归大明。 成化十七年腊月初五,琉球国内附大明,国主被授爵琉球侯。 成化十八年三月,弗朗机及弗朗察等国组成联军,与日本在西昆仑达喀尔海域交战。 此战日本拥兵七千六百人,蒸汽木制军舰五十二艘,弗朗察等国拥兵二万四千人,风帆军舰一百二十四艘。 四月初二,日本击败联军,俘虏西夷二千四百余人,杀一千八百余人,击沉军舰四十八艘,自身伤亡仅七百二十四人,军舰七艘。 这一战使得日本野心膨胀,再度生出了研究铁甲舰的想法。 达喀尔海战过后,暗厄利亚率先研制出了蒸汽轮船,尽管它的时辰速度仅五里,但这依旧给了暗厄利亚希望。 八月,日本昆仑将军府将军上山义秀秘密与暗厄利亚使者会晤,双方达成了许多互惠互利的条款。 成化十九年四月,明军与立陶宛发生边境冲突,四百名明军击溃了越边的三千余名立陶宛军队。 立陶宛得知消息,连忙遣使赔罪,并交出了犯边的军官。 尽管他们声称这是个误会,但各国都知道这是一次试探,而试探结果令人骇然。 得知消息的日本暂缓了与暗厄利亚的合作,同时日本天王足利义元入大明朝贡。 朱见深于华盖殿敲打了足利义元,而这一幕为朝鲜使臣所记录,甚至还特别刊登在了《朝鲜日报》的头版头条。 五月,朱见深身体不豫,令皇太子朱佑樘监国,并册立九岁的朱厚照为皇太孙。 八月初二,朱见深携朱厚照往交趾去,期间视察民情时,朱厚照对百姓用畜力,勋臣用机器的事情感慨颇深。 成化二十年四月,东洲华高县兵马卒吴晗自称其为南国(印加)国主尤氏后裔,将县兵马司衙门枪支发给信仰南国的一些乱民。 他们未能抢占华高县,反而被仓惶逃亡雨林中。 九月,吴晗在雨林中聚拢了六千余土民,开始不断劫掠临近雨林的城镇。 九月二十四,东洲宣慰使王郜率兵三千围剿吴晗,叛军六千余人被全歼,仅吴晗甩十余人突围成功。 次年二月初,奥斯曼与匈牙利等国作战。 六月,波斯克尔登矿区矿工马本·默罕默德率领七千多矿工叛乱,杀监工、吏员四百余人。 这场扰乱并非突然出现,而是波斯地区民怨长期压抑所导致的爆发。 正因如此,叛乱很快从七千多人发展到了十几万人的规模。 大明在波斯得驻军和兵马司仅有二万四千人,而矿工叛乱多点开花。 腊月,山南的波斯人发起叛乱,但很快被镇压。 此后三个月,河中、山南、波斯、碛北等地烽火不断,消息不断传回北京,朱见深沉稳制定平叛和战后的政策,病情因此加重。 时间进入成化二十二年下半年后,朱见深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到了难以起身的程度。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初五,朱见深感到时日无多,特意召见杨廷和、王守仁、张璁等人入宫立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佑樘。 入夜,朱见深驾崩于北京乾清宫养心殿,享年七十三岁…… 第589章 后记弘治 “铛…铛…铛……”成化二十三年三月,伴随钟声作响,成化皇帝朱见深在经过五十四日的停灵后葬入天寿山乾陵。 七日后,四十三岁的皇太子朱佑樘于北京奉天门即位称帝,改元明年为弘治,是为弘治皇帝。 同日,十三岁的朱厚照被册封为皇太子。 即位后,朱佑樘没有修改什么政策,而是继续按照成化年间的政策进行。 然而,他的这一做法尽管解决了中原两京一十三布政司的臣民阶级矛盾,了矛盾却随之转移到了海外。 从成化年间就不断移民中原以外的百姓们挤占了西部、海外百姓的生存空间。 如果要做一个对比,那就是愈发内卷的一线城市淘汰了大量人口前往二线城市。 尽管这些人口在一线城市不算什么,可中原地区毕竟是教育最好的地区,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口,不管是学历还是学识,都要比偏远地区的百姓更有竞争力。 就业问题不会消失,只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转移。 西部和海外的百姓在工作竞争上惨遭淘汰后,便开始了有田务农,无田流氓的日子。 波斯、山南、碛北、西海、东洲等地区的叛乱层出不穷,以朝廷为主导的大量官营工厂效率低下,债务频发。 在此关键时候,官营工厂重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弘治二年四月,杨廷和、杨一清等人上疏建议重组官营工厂,降低官营工厂的工价。 二人的奏疏上疏后,立马引起了王守仁的上疏。 王守仁以为,当下虽然艰难,但远远还没到需要重组官营工厂的程度。 他认为官营收益低下,主要是因为许多官员尸位素餐,无所事事所导致的,应该对官营工厂展开京察,而非重组官营工厂。 他的建议让朱佑樘摇摆不定,而武勋们也极力反对重组官营工厂,原因十分简单。 官营工厂,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南。 如果官营工厂重组,那必然会导致北方和西南大量工人失业。 当然,这个借口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武勋及其亲眷占据了大量的位置,一旦重组官营工厂,必然会裁汰大量属于他们的人。 他们不支持王守仁的改革工厂,更不支持杨廷和、杨一清的重组官营工厂,而是希望维持现状。 然而,武勋们的意见并不重要,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大明朝上一次对外作战已经是二十几年前。 成化年间的大明朝直属疆域虽然扩大,但主要得益于朱见深的外交手段,而非属于旧勋贵们的开疆拓土。 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与宪宗征战西洲的大量勋贵要么老去,要么去世。 没有新鲜勋贵血液注入,加之没有足够的军功来担任要职,掌握话语权,哪怕是昔年有着从龙之功的越国公、辽国公、沈国公等大量渤海派勋贵都只有虚名和财富,没有真正的权力。 他们的话语无足轻重,真正能决定政策走向的,只有王守仁代表的维稳派和杨廷和、杨一清等人的改革派。 实际上,官营工厂重组是必然的,这期间造成的损失也是能承受的,但事情怪就怪在了朱佑樘没有及时的选王守仁及杨廷和二人各自代表的一条道路,而是摇摆不定的拖了三年。 弘治六年,大量官营工厂因为效率和收益低下而积攒了大量坏账。 此时大明朝财政收入为一亿七千余万两,而大量官营工厂的坏账和债务则是高达二亿六千四百余万两。 这看似并不多,可大明朝每年的积存仅有二千万贯。 也就是在维持基本行政运转的情况下,大明朝起码要花费十三年才能解决这一大堆坏账。 七月,给事中严嵩上疏建议,他认为如今大明朝的教育开支连年增加,如今更是达到了财政支出25%的程度。 可是历年来,朝廷只是象征性的征收少量学费,这并不符合当下的国情。 严嵩建议将中学学费提高到每年二十贯,大学学费提升为四十贯。 奏疏上奏后第三日的常朝,朱佑樘将这个提议提了出来,然而却遭到了王守仁的强烈反对。 时大明朝武官三万七千余人,文官七万七千余人,吏员重新增长至九十八万余。 王守仁认为,当下应该对官营工厂和天下进行京察,这么做不仅能解决冗员问题,还能解决官营工厂官吏尸位素餐,效率收益都低下的问题。 他的建议被杨廷和、杨一清否决,但朱佑樘却觉得值得一试。 九月初七,朱佑樘令五十四岁的兵部尚书王守仁兼任京察巡抚,挑选官吏一万八千余人京察天下。 这场京察持续了很久,从弘治六年九月开始,王守仁率领京察官吏们对每个地方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巡察整改,然而京察的行动却遭到了勋臣和大量中基层官员的抵制。 京察行动举步维艰,在京察到江西的时候,江西更是爆发了工人大罢工运动。 二十六万工人罢工走上街头抗议,王守仁却并不担心,他在南昌设草台,邀请大量工人代表上台提出反对的建议,并一一回应。 在王守仁的坦诚下,江西工人在罢工不到三十天时间内被王守仁化解。 即便事情处理如此迅速,可庙堂上对他的弹劾奏疏却依旧如雪花飞来, 弘治九年七月初三,朱佑樘最终顶不住压力,停罢京察,并令王守仁任波斯布政使。 得知消息,王守仁无奈交接兵部尚书官印,往波斯布政司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