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
书迷正在阅读: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饥荒年间我家古井通现代
吕碧城胡乱说:“我在看窗外的风景。” “可窗户也不在那边啊。”李谕说。 “哎呀,你烦不烦,”吕碧城跑到窗户边,“这样总行了吧?” 李谕心中一乐,迅速吃完了早饭:“我们走。” 慕尼黑慵懒的阳光洒进来,与窗边稍显瘦削的吕碧城背影映衬下,还真有一种别样的风采。 第二百六十章 奴隶与主人 李谕到慕尼黑大学想见的,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x射线的伦琴了。 伦琴目前是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相比较中美的大学,欧洲这些古老的大学挺有古风,没有明确的围墙圈出校园,城市里可能动不动就会碰到一座建筑属于某某大学。 毕竟这些大学都太古老了,动辄五六百年,已经长进了城市之中。甚至很多像是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之类的建筑,压根不属于任何大学。 这么说有点绕,换个说法就是只要是在这座城市里,任何一所大学都可以申请某栋宿舍楼里的宿舍,即宿舍楼里会住着不同大学的学生。 可以理解为蓝翔的学生与山东大学的学生住在一个楼里,我教你开挖掘机,你教我生物数学,想想真是蛮有画面感…… 慕尼黑的天气比德国北部要好,欧洲基本上越靠近地中海的地方,气候越适合人类居住。 貌似以前日耳曼人就属于欧洲的“蛮夷”,觊觎欧洲更舒适的土地,而南下入侵。 感觉和中国千年来与游牧民族的斗争有点像。 只不过结果不太一样。 慕尼黑大学的变化看起来没那么大,李谕还是比较熟悉的。 一进校园就想起当时在慕尼黑大学做交换生时天天吃香肠还有那种怪异的“德国饺子”的感觉。哪怕一万个人投票,所有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北大食堂比慕尼黑食堂水平高数个档次。 没得比,完全就是普通人和大厨的差距。德国人和英国一样,真是不会做饭。 伦琴的样子李谕很熟,毕竟是能够当做画像挂到大学墙壁上的人物。 李谕轻车熟路就找到了物理系,但刚要进去,却被几个人围住。 看样子应该是大学里的学生,他们讨论道: “快看,是东方人!” “日本人?” “看着不像,日本人貌似穿一种很土很麻烦的和服,头上也是一种怪异的武士发型。” “更不像中国人,中国人脑袋后面都有一根猪尾辫,同样丑极了。” 几人哈哈大笑,继续奚落着: “不管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落后国家都是一个样子。” “话说他们来这里干什么,看着很年轻,总不会是学生?” “别开玩笑了!东方人连四则运算都搞不明白,还读大学?” …… 吕碧城不会德语,不知所云,但李谕听得懂,随口说:“我们来自礼仪之邦,中国。” 李谕这句话绵中带针。 几个学生听到他流利的德语,俱是一惊:“真是留学生?” 李谕还没有回答,身后突然传来一个雄厚的声音: “即便是罗马最卑微的奴隶在谈起罗马的辉煌时,脸上都不觉得带着自豪的神情。那一刻,他仿佛成了罗马的主人!” 德国一直号称神圣罗马帝国,自认当年辉煌罗马的正统接班人。 李谕回过头,“伦琴先生!” 几个学生当然认识伦琴,立刻向他问好。 伦琴却冷哼了一声,对学生说:“真是令人感到羞耻!” 听到他的训斥,几个学生有点浑身不自在:“教授先生,您为什么平白无故斥责我们?” 伦琴还在气头上:“你们真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实际上什么也不是!” 学生们诚惶诚恐,问道:“教授先生,您……” 伦琴指着李谕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竟敢出言嘲笑!你们的学识加起来恐怕都达不到他的脚后跟!” 学生们更加不明所以:“他是谁?” 伦琴说:“他就是当今科学界最耀眼的新星,精通最前沿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李谕!” 学生们面面相觑:“我的天,竟然是他!” “这!实在抱歉,我们以为你只是个愚蠢……哦,普通的东方人而已。” 李谕压根不愿意与他们过多纠缠,理也不理,直接对伦琴说:“教授先生,冒昧打扰。” 伦琴侧过身子,说道:“请进。” 伦琴目前在整个欧洲科学界都是威望极高的人,他的态度与几名无知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谕头也没回,直接走进研究室。 几个学生站在原地,呆若木鸡。 坐下后,伦琴依旧有些抱歉,说道:“刚到慕尼黑大学,就让先生蒙羞,实在是让我、已经整个大学充满歉意。” 李谕笑道:“教授不必如此,我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是个玻璃心,怕是根本无法在二十世纪初存活。 伦琴道:“先生果然年少有为,心胸宽广,像你这样的学者才能够在科学上披荆斩棘。” 李谕说:“教授过誉。忘了问您,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我来?” 伦琴说:“我不爱外出,但不代表不谙世事。而且我经常观摩照片,看人脸向来很准,虽然阁下的头发有了很大变化,但眉目之间与此前报纸上的图像没有区别,我一眼就能辨认出。” “原来是这样,”李谕说,“教授好眼力。” 伦琴又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来到了慕尼黑?” 李谕把参加拉力赛的事情告诉了伦琴。 伦琴笑道:“年轻果然有活力。” 李谕看到伦琴的办公室中堆满了实验器材,于是也问了句:“教授还在做实验?” “是的,”伦琴说,“x射线是一项非常有趣,又非常有未知性的东西,我还有很多相关研究要做。你的那篇论文我看过,非常有见解。” 李谕来到这个世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关于x射线,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李谕说:“教授是此中行家,您这么说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你提出的方法非常好,直击本质,”伦琴说,“但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没有继续这项非常有前景的研究?莫非受限于试验器材?” 李谕说:“此前确实如此。” 伦琴说:“如果是这样,你完全可以使用我的仪器,我愿意把实验室无偿分享给你使用。” 李谕连忙说:“多谢教授,其实西门子先生也在柏林为我设立了一个实验室,器材上并不缺。” 伦琴说:“这样的话,我想你可以继续发表更加伟大的论文了。” 伦琴启发了李谕,他差点忘了,自己完全可以进行一些x射线的深入探索。 不管怎么说,x射线相关的研究目前是个大热门,李谕正好有一个很好的思路,也就是用试验证实当初自己在那篇论文中的论断,即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方法自己很清楚,当初自己也在论文中提到了,就是利用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进行衍射试验。 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如果能过做出实验图像,瞬间就是板上钉钉。 ——绝对是个诺奖级别的试验。 李谕说:“我会仔细斟酌先生的话,并且进行相关试验。” 反正单光子试验都做出来了,同样是电磁波的x射线衍射试验难不倒李谕。 而且李谕脑子里更加知道这个试验关键的布拉格方程,即关于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的重要方程。 伦琴看李谕陷入沉思,顿了一会儿才说:“看来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够在报纸上见到一个惊人的成果。” 李谕说:“教授对我也太有信心了。” 伦琴说:“我仔细研读过你的论文,虽然有些数学方面的内容无法完全看懂,但我一直有一种物理直觉,能够感觉到你似乎在压抑自己。我无法确定是为什么,但我想你可以尽情释放出来,我最喜欢看到科学上惊世骇俗的事情。” 德国人在整体上偏于保守和严谨,不过做科研就很有探索精神了。 李谕抱拳道:“多谢教授教诲。” 伦琴愣了一愣:“这是中国的礼节?” 李谕笑道:“没错,是表达崇高的尊敬之意。” 伦琴竟学着抱了抱拳:“也表达我的尊敬之意。” 离开伦琴的办公室时,李谕恰巧又碰到了那几个学生,他们刚上完课,看到李谕后立刻闪身一旁,投去了尊敬的目光。 李谕并不感觉到多好受,只不过淡然处之。 尊严这东西,有时候很不值钱,但有时候也是最难挣来的。 吕碧城问道:“我们现在要回柏林吗?” 李谕说:“不着急,已经到慕尼黑了,不如顺便去趟伯尔尼。” “伯尔尼?”吕碧城没听过这个地名。 李谕说:“我要去那的专利局注册专利。” 吕碧城纳闷道:“为什么要去那?” 李谕说:“因为现在全世界最‘厉害’的一个专利员,就在伯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