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节
书迷正在阅读: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饥荒年间我家古井通现代
“你去过三菱的工厂?”李谕继续追问,“有没有想法进入我的工厂做点实业?” 张锳绪并未立刻答应,只是回道:“本人会好好考虑。” 目前机械专业毕业生能涉及的,主要就是各大机械局还有矿厂。 机器制造局比如江南的制造局,基本就是造枪,很多这时候留洋学机械的,就是冲着学造枪炮甚至军舰去的。 可没想到外国的学校不教。 原因和一百年后一样,就是技术封锁。 后来虽然稍稍放宽,但只能学到初级的手枪以及拉栓式单发步枪的制造工艺,至于机关枪、飞机、坦克、大炮,想都不要想。 此后民国时期国内拼命想要增加外汇,也是为了购买洋货。 军火可是大买卖,洋人最希望的就是中国以及所有的殖民地处在一种勉强维持、又比较稳定、但不能发达的局面,这样他们才可以倾销产品。 英国佬早在鸦片战争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个典型的阳谋,所有人都知道,但上百年过去,还是很难破。 第四百一十二章 红楼 李谕在北京城里最近还是挺忙的,不仅清华学堂那边,京师大学堂同样经常要找他。 这天难得忙里偷闲,来到大栅栏买点日常用品。 大栅栏在庚子年间被烧毁,如今刚刚重建。李谕来这里买了一些笔墨,因为感觉自己虽然搞不懂国学了,多少还是应该练练字。 刘鹗送给自己的那支名贵毛笔肯定舍不得用,只能用用普通的。 纸张其实买起来也挺麻烦,适合毛笔字的宣纸如果用钢笔写字会有些难受,所以李谕得买点合适的纸。 买好后刚把东西放在车上,李谕看到有一队巡警过来指挥交通。 “都走一边!走一边!胡同口的告示没看见吗,现在大栅栏是单行道了。”巡警不住吆喝。 不过民众哪听过“单行道”的说法,很多人不满意道:“我们走了这么多年了,难不成还得绕道?” 巡警说:“呦!您可真说对了,就得绕道走!” 巡警插着腰往路中间一站,根本不让道,普通百姓不会真的与当兵的争吵,大部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规划的单行道走。 但北京城是什么地方?扔块砖头就能砸中一个官的京城,哪有这么好管教。 很快就有一个贵妇人抚着肚子走了过来。 巡警照例拦住她:“夫人,这条路不通。” 贵妇人哼了一声:“你当我眼瞎?好好的路怎么就不通了?” 巡警没摸清贵妇人的底细,不敢发作,于是好好解释说:“夫人,路口的告示写得清清楚楚,现在这条路是单行道。” “单你个大头!”贵妇人怒骂,“你说单行就单行?凭什么?” 巡警说:“是巡警部朱大人的命令。” “巡警部?”贵妇人冷笑一声,“你知道巡警部的总监川岛浪速是我们家什么人吗?” 巡警呆了一呆:“川岛总监?” 贵妇人说:“我是肃亲王的侧福晋,川岛先生是我们家座上宾,就连巡警部,也是肃亲王建议设置的,你现在一个小小巡警,敢拦我?” 巡警的确有点吓住了,但还是没有让开。 贵妇人生气道:“咋的,你难不成不相信?” 巡警连忙堆上笑脸:“夫人,不是这样。只是朱大人今天早上说了,无论谁都不可以违反规定,不然他要罚小的三天工钱。您是豪门大院的,自然看不上这点钱,但小的可真要饿肚子。夫人行行好,您还是走那边吧,我给您提行李。” 肃亲王的侧福晋依旧不依不饶:“我现在身怀六甲,多绕路如果动了胎气,你负担得起?” 巡警实在左右为难,“这……” 此时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走到跟前,问道:“怎么回事?” 巡警顿时感觉遇到了救星:“朱大人,您来得太是时候了,这位是肃王府的福晋,要闯我们的关卡。” 这位朱大人就是朱启钤,民国时期当过北京市市长,但后人知道最多的功绩则是保住了样式雷的图样。 朱启钤一听,连忙对肃亲王侧福晋笑道:“夫人,您走这条路当然可以,但罚款肯定要交的,十个银圆。” 福晋说:“十个银圆?你当自己是程咬金吗,此路是你开?要当山贼不成,这里可是皇城根!” 朱启钤仍旧笑着说:“福晋,规矩要是破坏了,什么人都要破坏。现在这么多人看着,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绕路,要么缴罚款走过去。” “你!”福晋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朱启钤的身份她多少还是了解的,当朝军机大臣瞿鸿机、太后眼前的红人瞿鸿禨是他的姨父。 另外目前北洋的二号人物,身兼兵部尚书等多个要职的徐世昌也是他的靠山。 但原路回去脸上实在不好看,福晋让丫鬟拿出了十个银元,扔了过去,“朱大人是吧,我记住你了!” 朱启钤笑吟吟道:“记住好,福晋一定记得为卑职美言几句。” 李谕在旁边看了个全程,心想这位朱大人确实有点胆色。 而那位肃亲王福晋肚子里的孩子,基本可以断定是未来的爱新觉罗·显玗,日文名川岛芳子。 李谕准备开车回家,朱启钤突然叫住了他:“您是帝师李谕?” “是的。”李谕回道。 朱启钤小跑过来:“正好,我还想找您。” 李谕说:“朱sir,我可没有硬闯关卡。” 朱启钤笑道:“不是这事。” “那是什么?”李谕问道。 朱启钤说:“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张百熙大人让我找您研究一下新校舍的事。” “新校舍?京师大学堂新校舍?”李谕疑惑道。 “没错,”朱启钤说,“朝廷刚刚批下几块地,正好学校要建新院舍,想把一些院系放在新校舍。张大人说您曾经与美国的几位校长见过面,肯定了解学校规划。” 李谕尴尬道:“我不懂规划,更不懂建筑。” 朱启钤说:“没关系,只要您能说个大概,我心中就有数。” “这么说,建筑设计师是你?”李谕问。 朱启钤说:“其实京师大学堂的译学馆,就是本人负责营建的。” 看来他后来保护样式雷的图样是有原因的,一直喜欢建筑学。 李谕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朱启钤说:“现在懂新学的您是全国第一人,而且自己又兴建学校,您说自己不懂,我可不信,张大人更不信。” 没办法,李谕只好同意了:“我只能当个小小的顾问。” “这就足够!”朱启钤指了指座位,“我可以上车了吗?” “当然可以。”李谕说。 朱启钤坐上副驾驶,新奇道:“我还是第一次坐这种洋车,有意思,实在是有意思!” 两人驱车来到了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正在办公室里看一张地图,抬头见到李谕和朱启钤,笑道:“这么快就请到了。” 朱启钤说:“好巧不巧,巡街时正好在大栅栏撞见了帝师。对了,今天罚了肃亲王四福晋10个银圆。” “肃亲王?”张百熙想了想,“好在不是太烫手的钱,这钱你收好,说不定就留下了。” 朱启钤得意道:“我就是有这个把握,才敢罚款。” “如果都像你这么懂得水深水浅就好了,”张百熙乐道,然后招手让他们两人来到跟前,对李谕说,“我已经寻思了半天,如何压过你们要新建的清华学堂。” 李谕一头黑线:“校长,清华学堂目前只是个雏形,没必要这么严阵以待。” 张百熙哈哈笑了笑,“朝廷里这么多人重视,尤其还有庚子借款做后盾,我能不警惕吗?万一以后一个美国人出钱办的学校比我的京师大学堂都好,我这老脸还往哪搁?总不能让我晚节不保。” 李谕说:“虽然美国人出了钱,但这钱到底还是咱们的,所以学校还是我们自己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京师大学堂必须是京师第一校!”张百熙接着说,“喂,我说疏才啊!我都知道了,北洋那边让你做了清华学堂的监督,但你好歹是我们京师大学堂出去的,胳膊肘不能往外拐哦。” “学生不敢!”李谕笑道,“对了,学生可以出钱,在学校旁边建一座绝对让京师大学堂地位稳固的建筑。” “这还差不多!”张百熙满意道。 张百熙是个大清官,但做到二品大员光靠清廉可不够,他眼光毒得很,耳目也不少,早就知道李谕的身价不菲。 朱启钤估计也是这么想的,立刻迎过来问道:“帝师想在哪建?” 李谕指了指地图说:“就在目前咱们的校舍旁边。” 张百熙说:“但这块地方已经准备给新成立的农学部。” “好说,地图上不是还有不少地吗,把农学部迁到外面。”李谕说。 这时候李谕说得挺痛快,京师大学堂农学部可是后世的中国农业大学…… 但张百熙倒是没反对:“附近的地皮已经非常紧张,让农学部离着郊区近一点似乎说得过去,就该让农学生多接触点田地。” 好嘛,两人一唱一和就把中国农大放到一边了。 朱启钤继续问道:“可这么一小块地,帝师想建什么?” “北大……”李谕差点说漏嘴,连忙纠正,“京师大学堂红楼!” 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北大红楼。 李谕拿过桌子上一支铅笔,在白纸上大体画了起来。 历史上北大红楼是京师大学堂找比利时公司借款兴建的,而且耗资不菲,总价20万银圆,利息为9%,分20年付清。 比利时人从中赚了不少。 因为一般晚清时期的借款利息都是5%左右,即便是商业借款,利息一般也就7%而已。 此外,京师大学堂还要支付给中间人四千元的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