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节
书迷正在阅读: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饥荒年间我家古井通现代
李谕想了想说:“青丝归处。” 陆润庠脱口而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将进酒》;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还是李白的诗。” 李谕还好背过李白的首诗,附和道:“不愧是陆大人,瞬间就猜到了。” 陆润庠说:“我也喜欢李太白,拿笔吧。” 李谕笑道:“我这有从俄国带回的伏特加,李白写诗要喝酒,陆大人题字要不要尝尝?” “洋人喝的酒?”陆润庠说,“给我尝尝。” 李谕倒了一杯,陆润庠喝了一口,啧了一声:“酒体太烈,是民夫之酒。” 清末民初基本没有喝白酒的习惯,陆润庠这么说很正常。 陆润庠不再喝剩下的,一气呵成写了“青丝归处”四个大字。 作为晚清一名大书法家,陆润庠的字很不错,尤其擅长写匾额上的大字。 李谕当天就找师傅照着做了个大匾额挂到理发店。 知道有状元题的字后,理发店的生意明显好了起来。 就是此后陆润庠知道自己题的字竟然做了理发店的招牌,估计不会好受。 几天后,理发店来了个大主顾——袁世凯。 袁世凯派头大,亲兵直接围住店门口,让他一人进入。 他们也早就提前告诉了李谕。 “袁大人,您到这里是?”李谕问道。 袁世凯说:“到理发店,当然是理发。” 李谕问:“都剪掉?” 袁世凯说:“剪短一些,不要都剃掉,稍微留点。” 看来袁世凯还没有完全下决心。 赵谦的哥哥赵让知道眼前是当今第一权臣,手有点哆嗦。 李谕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剪吧,以后店里的生意会更好。” 由于并非全部剪掉,所以只是一剪刀的事儿,非常快。 袁世凯看着自己这大半根辫子,自顾自说:“一刀两断,却斩不断烦恼丝。” 李谕说:“袁大人是军人,新军剪发算不上什么。” 袁世凯眼神中飘忽不定,突然问道:“疏才,我听说你还是法国科学院的院士,你说,法国那个什么路易十六,是不是本来有机会不上断头台的,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吗?” 李谕心中一惊,缓缓说:“这事得问问南边怎么说。” “能商量?”袁世凯问。 “能!”李谕点了点头,然后拿出那本法国大革命的书籍,“袁大人,这本书您可以好好看看。” “很好!”袁世凯高兴地接过,“我要仔细研读研读。” 书是英文的,但袁世凯府上不缺翻译。 袁世凯走后,赵让腿一软坐到椅子上:“俺竟然给袁大人剪了头!和做梦一样。” 李谕说:“等新闻报出来,你可就有的忙了。” 第二天的报纸果然报道了袁世凯剪发一事,顿时成了热点,许多报纸相继转载,甚至有些报纸绘了袁项城剪发图。 赵谦高兴地把报纸拿给李谕看,除了袁世凯剪头的事情,李谕又看到了另一条新闻:“为救济国难,朝廷度支部现发行‘爱国公债’,大家应踊跃参与!可到度支部金银库、大清银行、京师商务总会购买!朝廷信誉担保,不仅归还本钱,还有逐年利息!” 李谕笑道:“还有个屁的信誉。” 李谕想得没错,根本就没人愿意出钱大清这个所谓的国债。 最讽刺的事,连满人都不买。 紫禁城太极殿中,袁世凯为此事专门找到隆裕太后,奏报道:“太后,论政体本应君主立宪,今既不能办到,革党不肯承认,即应与之决战。但战须有饷,现在库中只有二十余万两,不敷应用,外国又不肯借款,是以决战亦无把握。” 如今这么多省独立,大清的江山岌岌可危,隆裕太后急道:“袁世凯,你是总理大臣,你快想想办法!” 袁世凯说:“太后,现在库款如洗,军需急迫,非施行强迫办法,不能图功。” 隆裕太后说:“什么强迫办法都行,只要是别让我们孤儿寡母受了欺负。” 袁世凯说:“现在各国公使以及银行都不肯借款,我们只能自己想法子,爱国公债是要推行的,但得上头做个表率,才好让民间筹钱。毕竟要是没钱,仗肯定打不了。” 袁世凯最后一句话太诛心,隆裕太后眼泪都下来了,拿着手绢边擦边说:“你快说吧,该怎么办?” 袁世凯说:“臣以为,无论皇族满汉世臣,均应一律指名勒捐,以济国需。” “好!我带头,先从内帑拿出六万两,”隆裕太后接着看向一众大臣,“你们哪?” 殿内直接冷了场,一众爱新觉罗皇族竟没有一个吱声的。 袁世凯心中冷冷笑了一下。 顿了有十几秒钟后,隆裕一拍桌子说:“你们平时一个个都以忠臣自居,怎么用着你们的时候就不说话了?” 皇族代表庆亲王奕劻首先说:“太后!臣,臣这破家不要了,古人云毁家纾难,臣今天就拿出所有家底报效大清!” 隆裕太后知道他家底殷实,精神为之一振:“庆王爷,你要捐多少?” 奕劻咬着牙,伸出一只手,张开指头一字一字说:“臣要捐……捐五万两!” 隆裕差点气背过去,竟然比我还少。 奕劻余光瞄到隆裕太后的神情,连忙说:“这还没完!臣要登报卖马卖车,都卖了,至少再凑五万两!” 真是太感动了!别说隆裕太后,地下的崇祯皇帝看到了都要流泪! 如果,只是说如果,朝廷可以抄了奕劻家,少说也有上千万两银子之巨。 而其他皇族就是几百几千两的意思意思,只有资产殷实醇亲王载沣、那桐多拿了点。 隆裕问道:“袁世凯,前线打仗要多少银子?” 袁世凯说:“回禀太后,我北洋军可以吃点苦,大不了嚼野菜根、穿破布鞋,但就算如此,枪炮弹药不能断,咱这爱国公债,至少得募集750万两。” 隆裕太后近乎悲惨地说道:“750万两!这,这连零头都凑不够!” 袁世凯说:“太后,没有钱,前线便打不了仗,打不了仗,就……就……” 隆裕太后哭着说:“难道我大清真的不行了?” 袁世凯说:“要不继续摊派下去,基于今天皇家的捐款数,臣以为可以定个指标,比如尚书应捐两千两,就算只是七品官,也要捐20两。” 隆裕太后早被吓得没了主心骨:“都按你说的办吧,我就不信我大清连这点钱都凑不出来,咱们会因为没钱而亡了国。” 袁世凯说:“请太后放心,微臣一定督促办妥差事。” 第五百零九章 通电 庆亲王一口气吐出去10万两,人都不好受了,他害怕朝廷再找他捐款,赶忙把自己在大清银行寸的25万两白银一口气都提了出来,转到外国银行。 这一波操作属实炸裂,直接导致大清银行周转出现困难,城里的银价开始上涨。 袁世凯让儿子袁克定开着小汽车优哉游哉来到庆王府门口,笑道:“王爷,您的气色看着不太好啊。” 奕劻说:“都怪那什么爱国公债,简直是胡来!想要粮饷,完全可以从田税、关税里扣出来,搞什么公债?你也是,为何让太后坚持推行?” 袁世凯说:“王爷,现在事态紧急,不想想办法实在没辙。关税您是知道的,要经过洋人一道手续,他们现在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所以还是别想了;至于田税,现在关内十八省已经有十五个不交了,您说怎么办?” 奕劻如今早就和袁世凯利益深度绑定,痛心道:“那也不能扒我们这些肱骨老臣的家底啊!” 袁世凯哈哈一笑:“庆王爷,我有点小东西,能让你好受点。” 袁世凯从怀中拿出了一厚叠银票:“这是300万两。” 奕劻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三,三百万两?!” “嘘!小点声,”袁世凯说,“请您笑纳。” 奕劻不是傻子,问道:“有什么要我做的?” 袁世凯说:“明人不说暗话,王爷,我已收到密电,南方决计不会同意立宪,只求共和,所以皇室就要……” 奕劻吓得一哆嗦:“断头台?” 袁世凯连忙安慰:“王爷勿要多虑,密电还说,他们至少会厚待皇家。” 奕劻哪信这个,历朝历代,前朝皇族都被杀了个干干净净,当年他们入关杀老朱家不就是这样。 “虚君共和都不行?”奕劻再次试探问道。 虚君共和差不多就是英国那种制度,国王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虚名,负责一些礼仪性的工作而已。 袁世凯摇了摇头:“不行。” 奕劻无奈道:“我明白了。” 袁世凯说:“现在哪,希望王爷与我携手保住皇上、太后以及你们一众皇室的性命。” 无形之中,袁世凯又把自己要做的事在皇室面前拔高了一个维度。 奕劻反正一直只是个贪财小能手,政事上的智慧照着袁世凯差了一个维度,只能听他的。 奕劻问道:“先干什么?” 袁世凯说:“议和。” “恐怕摄政……醇亲王不会同意。”奕劻说。 袁世凯扬了扬银票:“那就看王爷的了。” 奕劻叹道:“这三百万两,看来是要我把国都卖进去。” 袁世凯说:“王爷,不过是换另一种形式存在。这么一想,您是我大清的恩人!” 奕劻摸着胡须也笑了:“有道理!都是为了大清!” 奕劻真的堪称大清克星,与袁世凯联手给大清打造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