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74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从2005开始、追女朋友的错误方法、影后,复活吧、怪谈NPC想移民[无限]、抄家前,医妃搬空敌人库房去逃荒、[猎人同人] GI许愿店、[综琼瑶] 太医韵安、[樱兰同人] 恋爱犯法吗、美人与混混[八零]、[综漫] 5T5他又误我
聪明的人在看到刘彻给刘挽的诏书后,乖乖到刘挽跟前报到。 刘挽是个懂得物尽所用的人,一边让人给匈奴人登记造册,一边让无宜过来给她介绍介绍朔方城里的各方人员,尤其是官员。 刘挽跽坐在那儿,悠闲自在的望着一旁登记造册的人们,听到后面一阵问安的声音,刘挽应一声,指向无宜道:“都认识这一位吧,打个招呼。” 谁不知道无宜摊上大事,昨天晚上差点连命都要没了。 和无宜打招呼,确定不是想借机要他们的命吗? 一群站在刘挽侧边,并没有看清刘挽面容的人,在这一刻用最险恶的用心猜测起刘挽。 无宜此时在刘挽跟前乖得跟只小猫似的,回头冲朔方城的各官员一笑,笑得他们都毛骨耸然。不是,他们不是一伙的,别笑得那么渗人,稍稍可怕了好吧。 刘挽打了一个哈欠,困是真困,睡不着是真睡不着。 “来,你给朔方城的官员登个记,将他们的生平来历,家中人口,以及为何来的朔方城,还有往日都有何功绩,到朔方城都干了些什么,统统记下。”刘挽听不到背后的动静也不甚在意,本着物尽所用的原则,昨天她看无宜的字写得十分不错,最后再用上一用人吧。 无宜和朔方城的官员都傻眼了,刘挽意欲何为? 这个问题大可不必问,刘挽要查他们的底,了解他们。 “怎么?不乐意?”刘挽终于回过头,尚且稚嫩的小脸此时拧眉不善的望过去,流露出几分不耐烦,“你们莫不是觉得我在跟你们商量?” 此话落下,朔方城的官员都感受到一阵无形的压迫,压得他们不由屏住呼吸。 “容我提醒你们,朔方城一而再,再而三的相斗,你们无能平息,反而让事情持续恶化,你们之过,我如今要取你们项上人头,天经地义。不杀你们,你们还敢不配合本宫行事?是想本宫把你们哪一个砍了,你们才想得起来,本宫从踏入朔方城这一刻开始,有陛下诏令在,诸事由我在做主?”刘挽确实不高兴,朔方城乱成这样,差点都成了别人的城了,当官的都有责任。 不过,刘挽没有先跟他们算账,反而让他们把自己的生平经历都道来,无非想看看他们之中有没有可用的。 有用的留用,无用的弃之。别的地方她管不着,朔方一个刚从匈奴那儿打下来的地儿,刘彻既然交给刘挽来管,须得按刘挽的意思来办。 一群人其实都在找人,找刘挽的舅舅,车骑将军卫青。 不是,卫青跟刘挽一道来的,纵然他管的是军队不假,不代表他不能管管刘挽这个外甥女吧。 亏得卫青不在,要是在的话不介意告诉他们一个事实,他都得听刘挽的。 比如眼下的卫青正在外头等着匈奴兵马来。 刘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结果依然没有人去。 “来人,将他们全都押解回京,告他们一个玩忽职守。”刘挽不带犹豫,真以为她吓唬人呢?且请他们睁大眼睛看清楚,她是不是吓唬人。 刘挽一声令下,周围的将士立刻上前要将人拿下。 无宜缩在一旁,努力降低存在感。不关他的事,不关他的事,他哪怕昨晚不配合,后来到现在都相当配合。 “长公主,我们毕竟是朝廷,陛下派来的官员。”有人硬着脖子提醒刘挽,他是觉得自己有理? 刘挽不屑的道:“难为你也知道你是朝廷,陛下派来的官员,看看那边的尸体,再看看朔方城乱成一团,脏得不像样的周围,告诉我,你们对得起朝廷,对得起我父皇?我在这儿,奉命前来接掌朔方城,不过是要登记你们的生平经历,了解你们的本事罢了?怎么,不肯配合的你们眼里有朝廷,有我父皇?” 想跟刘挽论理,真真可笑。 “长公主,长公主,我们说,我们配合。”刘挽的态度过于强硬,谁敢赌刘挽究竟能不能把他们全都送回长安,治他们一个玩忽职守的罪? 出仕不易,如果他们家底足够厚,何至于来到百废待兴的朔方城。 百废待兴等同于一切从零开始,但凡他们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者想要一展本事,都不可能选择来这儿。 刘挽不耐烦道:“偏要探探我是不是好欺负才肯配合,有病的你们。” 一群官员,包括无宜在内都觉得一口气卡在喉咙,上不来下不去,分外的憋屈。 谁不是这样的,哪有说朝廷派个人过来,他们都会二话不说配合的。 本来都不知根知底,又不能确定大家的目标是否一致,谁不得试探一二,确定对方到底可信不可信,再考虑以后如何行事? 独刘挽一来,好,她的底他们一点都没有探到,反倒想要他们把自己的老底全都掀了? 谁都觉得试探是人之常情,他们不配合有问题? 架不住刘挽不管他们那些小心思,她反正目标明确,用最快的速度接管朔方城,无论是城中的匈奴人亦或者自家人,她都要了解。 刘挽一眼瞥过无宜,无宜毕竟被吓得够呛,赶紧到一旁的案几下的蒲团入坐,“诸公请。” 哦,挺客气的。 刘挽评价着无宜对人的态度,瞧着一旁说要配合的人依然在那儿你推我,我推你,显然都不怎么乐意当第一个出头的人。 “我数到三。”刘挽的耐心是有限的,明显没有睡好,想到操心事不少,她得一样一样的去解决,见不得他们在这儿浪费她的时间。 “一!” 刘挽说数数,真开始数,一旁的人清晰感受到刘挽在说数数的那一刻开始身上的气势在变,眼中的杀意在不断的聚拢,无宜握笔的手不由一抖,他昨晚见识过刘挽一言不合既要他小命的样子,他绝不会认为刘挽纯纯在说笑。 不过,怎么说呢,无宜不厚道的觉得,要是眼前的这群人依然觉得可以欺负小孩子,呵呵,自该让他们尝尝踢到铁板的滋味。 “二。”刘挽都没怎么喘息,准备继续,那头突然冲出来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大声的道:“周池,周池,长安人士,最喜欢木工,自荐前来建朔方城,更为瞻仰墨家各位高人。” 人是刚跑来的,想了想补上一句道:“为郡丞。” 大汉官制是分封与郡县并存,一方郡守,在汉景帝二年后改为太守,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刘挽示意他继续,周池想了想补上道:“家中清贵,祖上出过几个官,我为家中老二,本来以为我这辈子也就捣鼓捣鼓木头过一辈子,万万没有想到有出仕的一天。不过,太守之死真是意外,他是为了阻止争斗才往前头去的,万万没有想到没能拦住,反而丢了性命。” 提起太守,周池显得很是失落,人命都只有一条,没了就没了。太守人不错,本事虽然差了点,不承想拉架拉得人都没了。朝廷都没说怎么是要嘉奖亦或者惩罚。 刘挽顺口问:“太守的尸体呢?” 难为刘挽能问起此事,周池显得低落的继续道:“说来也是可怜,太守被人误杀,尸身更被践踏不成人样。还好已经入土为安,长公主要去祭拜吗?” 一群人都将视线落在周池身上,好想问问他怎么敢跟刘挽问上一句。 “殉公者,自当前往祭拜。”可是,让他们震惊的何尝不是,刘挽竟然同意了。不是,刘挽有那么好说话? 第264章 再议 想想方才刘挽的态度, 谁能觉得刘挽好说话。 无宜自不用说,昨天刘挽一身血的让人拖着他们往匈奴的尸堆去,全然没有一丁点作为孩子见血的害怕。说要他们的命,在她身后的人刀都齐刷刷亮出来, 只待刘挽一声令下, 一个都别想活。 其余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会有人觉得刘挽刚刚让他们配合时候的态度很好吧?完全是不听话不配合, 即让他们去死一死的架式。 可是,刘挽真要去祭拜那一位死去的太守? 反正纵然听到刘挽说这话, 他们都不太相信。 “还有其他吗?”刘挽答应得爽快, 并没有忘记一旁的无宜在记载的内容, 说好的一个个把自己的生平经历全都老实上报。周池说得也太少了吧。 周池想了想补充道:“那一半的城是我让人建的, 另外城内有一部分的匈奴人我挺熟。” 说到这里冲刘挽露出笑容,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刘挽不怎么满意,“家世细说。本宫多少知道,初一入仕能成为一方郡丞, 辅佐太守的人, 家世不会太低。你说得太少了。” 大汉是个看家世的地方,否则何至于哪怕卫青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大汉的车骑将军,长平侯,依然有人揪着卫青从前不过是骑奴的身份不放,日常作为攻击卫青的一个点。 其实不怪卫青对刘彻感激涕零, 如果没有刘彻的知遇之恩, 按眼下大汉朝廷看家世出仕的情况, 卫青一辈子撑死也不过是在平阳侯府崭露头角罢了。绝不可能像眼下一般驰骋沙场, 立下赫赫战功。 没有权没有势的人, 想要在大汉出头太难。 刘挽是唾弃这样的制度,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改变,她却也清楚的知道,眼下能够出仕的人,要么家世了得,要么本事了得。 察举制确实提拔不少的人才,并不代表在她面前的周池是没有家世没有人脉相助的那个人。 是的,刘挽要弄清楚朔方城内的各方势力,纵然在此之前刘彻给过她一份,她如今须得确定的是眼前的这群人究竟谁人可用,谁人不可用。 周池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刘挽要细问家世,按理来说他的家世刘挽不会不清楚。 “嗖。”周池心里犯嘀咕时,突然一道箭朝刘挽射来,不仅是一道。刘挽迅速的避开,尤其没有忘记在第一时间拉过旁边的无宜。 “杀。”躲避的时候,刘挽将桌子竖起来,亲眼看到桌子挡下的数道箭,与之而来响起的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刘挽一看,那原本在排队登记的匈奴人竟然乱起。 好在刘挽派去的人一直警惕,在第一道箭射出的那一刻,她们握起旁边的刀挥出。 在一阵阵杀声之下,城内的人都乱成一团,方才被刘挽唤来的官员里有人大喊道:“匈奴大军来袭,匈奴大军来袭,快跑,快跑。” 下一刻,声音戛然而止,一把刀精准扎在叫唤的人心口,出刀的人是刘挽。 “长公主。”无宜脸色阵阵发青,他看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匈奴人正朝刘挽的方向冲来,他不会武功,没有自保的能力。 “急什么。”刘挽丝毫不慌,哪怕四面八方的人朝她而来,刘挽都没有丁点的恐惧,。 “长公主。”鹿竹将刘挽的武器给刘挽丢过来。 刘挽接在手上,想的是以后要养成带武器的习惯,在边境,不同长安。在长安她要是天天拎着枪,她娘得第一个受不了。眼下不用顾忌,以后出门须得把武器带在身边,比较顺手。 刘挽扬起枪,看着靠近的匈奴人们,不等她出手,箭射下,朝围向刘挽的匈奴人射落,无宜才注意看到,四面八方突然冒出不少的兵马,他们手持长弓,对准那些个胆敢靠近刘挽的人。 “长公主放心,匈奴的射手都被解决了。”解决一波弓箭手,有人扬声的告诉刘挽这一事实。 没有远程的攻击,近身想伤害刘挽,那是找死。 “长公主。”无宜又一唤,然刘挽没有回头,身后传来一阵闷哼声,刘挽才回头道:“何必急着寻死,本来想再留着你的。” 无宜的手中不知何时握着匕首正靠近刘挽,刀已出,可是刘挽的枪也扎入他的胸口,无宜瞪大眼睛,到死都想不太明白,他万般配合,为何刘挽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他。 刘挽抽出枪,一眼瞥过缩在角落努力减少自己存在感的周池,再望向一旁的匈奴人们道:“关门打狗,谁敢私下出城,杀。” 这种时候跑路的人都不用说,不是啥好东西。 刘挽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逃掉。 随后,刘挽一马当先的冲上解决一个又一个迎面朝她攻击而来的匈奴人。 后世史书记载,武帝有二女名挽,封号泰永,年方十岁,与大将军卫青联手,大将军歼匈奴骑兵万人,歼敌三千,掳七千人还。泰永于朔方内平乱,歼匈奴五千人,诛朔方作乱之臣。后朔方城建,为我大汉通西域之要地,各方汇于朔方,商贸交易,绵绵不绝,由朔方而起,西域各国或通往长安,或连接西域,商道通畅,朔方为西域各国举聚繁华之城,其功甚伟。 而长安城内,一个月后的长安收到关于朔方城的消息。 “报,长平侯寻匈奴痕迹,灭匈奴三千人,掳七千人归于朔方。泰永长公主于朔方城内揪与匈奴通敌者,歼匈奴五千人。另,泰永长公主附言,朔方城安,陛下可无忧。” 捷报传来,谁都知道朔方城并不安宁,不过卫青都去了,带上刘挽这位长公主,众人都奇怪刘彻为何如此重用刘挽,会做生意和会处理政务,建城安民是两码事对吧。 怎么能一概而论。 可是,事实证明啊,人,不能小看了别人,莫要觉得他们做不好的事,别人都做不好。 长平侯灭匈奴三千人,掳七千人归朔方,刘挽歼匈奴五千人,额,怎么觉得刘挽的功劳更多。 不不不,不一样的,一个是外出灭敌,一个是杀朔方城内作乱的人,不可同日而语。 朔方城安,陛下可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