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63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从2005开始、追女朋友的错误方法、影后,复活吧、怪谈NPC想移民[无限]、抄家前,医妃搬空敌人库房去逃荒、[猎人同人] GI许愿店、[综琼瑶] 太医韵安、[樱兰同人] 恋爱犯法吗、美人与混混[八零]、[综漫] 5T5他又误我
“长公主此言差矣, 长公主的藏书楼有别于旁人的小楼, 这一点长公主心知肚明。”不行。依然不能让刘挽牵着鼻子走, 建一座小楼和刘挽的藏书楼性质完全不一样。 刘挽哦的一声挑眉问:“那又如何?” 对啊, 纵然都清楚藏书楼和任何一个人建的小楼都不一样, 那又怎么样呢? “因为不同,所以你们想从我手里夺走,我得乖乖的奉上?你们确定?我是会有样学样的。若要硬抢,你们未必抢得过我的。”刘挽依然不慌不忙的放狠话,请眼前的这些人在说话的时候小心点,千万别落人口舌的让她捉住把柄。但凡都可以硬抢,相信刘挽,她绝对是能比任何人能抢。 嘶,这个威胁,没有人敢不当回事。 想刘挽自做生意以来,最赚钱的生意都由刘挽做了,要不是刘挽并不算太倚仗权势。反而更多的选择以正规的手段和他们争,怕是他们手中的产业还得继续的缩水。 抢,不能抢,绝对不能开这个先例,否则他们都得死无葬身之地! “我等并非此意。”没办法,不认输都不成,赶紧的向刘挽低个头。底线不能越过,否则这个世道必要被刘挽弄得天下大乱。 刘挽长长的一叹道:“真是可惜了。” 多少人听得嘴角阵阵抽搐,恨不得自己没长耳朵。 刘挽摊手道:“对尔等,我算是以礼相待吧,虽然在你们的眼里,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跟你们抢。生意生意你们做不过我,谁让我手里有人,恰好又是一直以来你们最看不起的那一类只会奇淫巧技的人。纵然你们懂得这些人的价值,在你们的心里,他们依然无法得到你们的尊重,叫你们正眼相看。以至于哪怕在你们手里的有用之才,因为不得你们的重用,慢慢的都到我的手里。这样一来,你们又觉得我在跟你们抢人了对吧。” 没错! 无数人在心里回答刘挽的问题。 “身为大汉的公主,长公主实不该与民争利。”有人语重心长的回上一句,想把刘挽框起,用的更是大义。 刘挽嗤之以鼻的道:“不该与民争利,说得好。我争的是民之利?究竟是谁在夺民之利,要不我们先好好的论道论道这一条,再让你们考虑清楚接下来该怎么的跟我说话?” 心知肚明各自的事,非要把话挑明的说是吗? 扯出大义的旗,他们也配? 刘挽冷眼扫过一群都抬不起头,不敢再和刘挽对视的人。 “和我说大义,你们最没有资格,所以,如果你们明明想当土匪,偏要跟我装清高,咱们大可不必再谈下去。反正藏书楼也好,安容处也罢,我开了这些年,也算不枉来大汉一遭。剩下的,是他们逼得我把安容处关了,有任何的后果,都由他们来承担。我,不需要有负担。”刘挽所指的他们,便是在藏书楼和安容处闹事的人。若非他们这些人太不像样,何至于逼得刘挽把这两处关了? “长公主,长公主,是我等错了,是我等错了。请长公主原谅我们这一回,切莫断了我们读书识字的路。”刘挽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不可能原谅某一些人,这种时候怎么办?谁犯的错谁出来认错,当着刘挽和天下人的面道歉。 乌压压跪下的一群人,他们低下了头,向刘挽赔罪,一声的我等错了,请刘挽原谅,落在刘挽眼中,刘挽只问:“你们是在胁迫我?当着那么多的人跪下,你们认错,希望我原谅你们,我就该原谅你们是吗?” 啊?没有人想到,刘挽又是这样的态度。 胁迫,他们未必没有这个心,然而刘挽怎么可以说出来,而且说得如此坦荡。 “以势压人,你们书读得很是不错。可是你们觉得,我会轻易被你们威胁?我这个人,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我愿意开藏书楼的初衷是为了让天下那些不识字,不懂得读书为何物的人信有书可读,有字可识,如此一片心,对得起我作为大汉的公主,也对得起天下黎民。可是,你们得了便宜竟然得寸进尺。是谁给你们的错觉,让你们认为,你们有资格要求我?尤其是在你们本身都没有能力管好你们自己的情况下对我诸多要求?莫说我没有贪墨,纵然我贪墨了,那与藏书楼有何干系,你们竟然敢纵火烧藏书楼?怎么,用藏书楼来威胁我的你们,意欲何为?你们想向谁证明你们有用?亦或者想表现你们的刚正不阿?纵然受我的恩情,因我而得利,可是你们依然没有一丁点忘记国家之利,百姓之苦?”刘挽压根不受威胁,一群以为威胁就能成功的人,那是痴人说梦。 大义二字,从来都在刘挽这一边,而不在他们那儿。 倒是他们一个两个的,完全没有一丁点该有的姿态,书不好好读,闹腾倒是很积极。希望有更多人看到他们?看到他们没有脑子? 想求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前程?连脑子都不带,能有多少的前程? 一群确实想通过出头表现,并非没有想过盼一个锦绣前程的人们,迎对刘挽的质问,当问他们对刘挽的种种态度都证明什么时,他们都不敢吭声。这其中有一些不乏或许仅仅是被人挑动,随这一群居心叵测的人一起闹腾的人存在。此刻被刘挽说破,终于反应过来。 刘挽骂他们不带脑子,他们确实是不怎么带脑子,否则怎么会被人一挑即动,做出这样的蠢事儿? “不乐意我有钱有势,捏住你们的命脉?看看你们身边和你们一起的人,他们难道没有捏住你们的命脉,让你们不得不听从于他们?你们以为他们为何挑动你们和我斗?你们不过是他们的棋子,是他们可以随意利用完就扔掉的人。你们的前程,你们的未来,在利用完你们如果能够解决我之后,接下来他们要解决的是你们。可叹你们竟然会和他们一起对付我。你们以为,我为何会成为他们的敌人?因为我建起的藏书楼,让他们生出危机感。世禄世卿,为何能世禄世卿?因为你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你们更不懂得治国之道。甚至你们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可是,藏书楼建起以后,你们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纵然你们的起点和他们截然不同,但谁都清楚,伴随造纸术的出现,书不再是只有他们才能拥有的存在。朝堂上的位置只有那么多,他们本身内部相争已然不少,再加上你们,他们没有办法不急。要解决你们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你们变强,还有你们往上的路全都堵了。偏你们觉得,啊,我建起的藏书楼,我说关就关,太过任性肆意,叫你们不喜之极。你们不甘心,你们一定要改变这个局势。你们再猜,为何想阻止你们读书识字的他们,这一次会如此的配合你们?”刘挽明明用最平静的语气将各方的心思道破,无端让人不寒而栗。 “纵然你们不想承认,大汉朝里的规矩是他们定下的,他们观藏书楼内的藏书之丰,比你们更懂其中的价值。他们原本不希望藏书楼的存在,明了不可能阻止我做任何事后,他们的目标是将藏书楼据为己有,由他们来控制。将来,藏书楼是他们的,而你们所有人,都不会再有机会踏足藏书楼一步。所以,你们对付的不是我,你们是在绝你们自己的前进之路。知道这个结局,高兴吗你们?” 刘挽缓缓走到台下,蹲下问跪在地上的人们,一群人早已傻了眼,他们完全想像不到,其中竟然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更不会懂,明明他们是想让刘挽再开藏书楼,为何最终会变成这般结局? 一群世族们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刘挽会将他们的心思完全披露,他们一时间闹不懂,刘挽究竟要如何,她图的到底是什么? 第407章 生死难料 陈谦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同时,也将视线落在周围的人身上,尤其不能忽略其中他所熟悉的一些人。这些人并不参与闹事,而且这些日子更没有放弃学习。 纵然刘挽将藏书楼关了, 有心学习的人不难寻到学习的法子, 端在于有心无心罢了。 刘挽所指出的情况, 他们并不需要刘挽提醒而早已洞悉, 自然,他们很确定一点, 刘挽是真正为他们着想的人, 藏书楼关闭, 绝不会是永久的, 大抵刘挽在为大汉,也为无数没有意识,根本不会思考的人们筹谋。 真正的聪明人,他们对刘挽心存感激, 更不会觉得一个能为他们谋划的人, 会突然的停下,他们需要做的不是闹,而是静,静下心多听多看。 此刻的陈谦同样在想,刘挽连世族们的皮都扒下来了,所图为何? “长公主, 我等当真不知, 当真不知啊!”听得汗淋如雨的人们, 不得不向刘挽言明,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堵自己的前进之路, 毕竟他们比任何人都要迫切的想要得到一个好前程,以此改变自己和后人的命运。 刘挽道:“那如今的你们知道了。不如告诉我,到底是谁让你们闹的?” 当日闹到上林苑,刘挽让张汤把那部分的人押下,但叮嘱过张汤,不得以严刑逼供。这些人似是懂得刘挽行事的风格,亦知张汤敢用酷刑是因为刘彻的命令,刘挽但凡叮嘱,张汤断不敢暗中下狠手。 其实对此,张汤也曾向刘挽建议,既要查清楚幕后的指使者,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严刑逼供,针对一群闹事的人,张汤毫不掩饰对他们的厌恶,巴不得将他们整治服帖。 无奈这件事情做主的人是刘挽,刘挽既然是挑事的那一个人,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必须得听刘挽的。 最终,张汤在刘挽明令禁止不许他动刑,也不许吓唬人的情况下,只能把人关了几天,不得不乖乖的将人放了。 张汤必须是不服气的,很是认为刘挽没有借机将这群人解决,无疑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他是苦口婆心的相劝刘挽,希望刘挽把人交给他来处理,只须刘挽一句话,接下来的事都交给他,他保证一定能让这些人松口,说出他们幕后的指使者。 可惜,刘挽完全不为所动,并且警告张汤,他若是敢背地里动任何手脚,她第一个饶不了张汤。 爬到今天的位置,张汤怎么可能连点眼力都没有。在刘彻这儿,刘挽定下的事,刘彻都会听话照做,尤其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他们要对付刘挽,刘挽不想对他们动手,尤其不愿意用严刑逼供的方式,落在刘彻的眼里,刘彻断不可能听张汤几句话而拂刘挽之意。 最终,被关入廷尉府的人被放出来,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四处活动,忙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今日,刘挽再一次问出多月前她好奇的问题,等待在她面前的这群人的回答。 “想清楚了,今日闹到这般的地步,他们解决不了我,你们倘若继续瞒,他们的心思被我道破,定然不会再认为你们可欺可哄。不想你们将来成为对付他们的利刃,他们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要你们的命。是以,你们但凡不想死,最好把握今天的机会,因为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刘挽不想吓唬他们,但不吓唬不成。 在此刻有多少人想动,生怕眼前的这群人真要把幕后的人卖了。 突然数道暗器朝那群学子射来,只见几道身影闪过,没有人看清怎么回事,几个着粗布麻衣的人站定在这些学子的面前,手里捏着好几个暗箭,同时一阵躁动起。 “着火了,着火了。”一声声的叫唤,把原本不安的人心更是搅得天翻地覆,可是,无数的大汉将士突然将四周围起,霍去病骑马而来道:“从现在开始,所有人不得四下走动。把刚刚喊着火的人绑了。” 得令的将士马上往前冲,人群的人连忙叫喊道:“我做错了什么,你们要把我捉起来。我喊着火犯了哪条大汉的律法,你们凭什么捉我。” “我捉你了吗?我不过是请你莫在此处扰乱人心。堵上他的嘴,带走。”霍去病是要捉人吗?不,他是为了维护治安,既然他跟刘彻保证过,一定会让今夜的长安城无忧,说得出他做得到。 刘挽与霍去病对视,一个在台上,一个在马上,相视的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懂得彼此的打算。 “闹事,都到这一步了,你们莫不是以为你们的那点伎俩能瞒得过谁?想要杀人灭口,当真以为我刘挽是傻子,能容得你们算计?”刘挽向所有人昭示的同时,视线再一次落在被突然的暗箭吓得魂不附体的人身上。“你们若是不说,你们的生死我不再管。” “长公主,人命关天的大事,长公主不能不管。他们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动手杀人,他们的眼里还有没有王法?”不成,他们不想死,谁都是舍不得死的,尤其是死在他们认为可以为他们带来锦绣前程的人手里。 这个时候他们满心只有刘挽,也清楚的知道,能救他们的只有刘挽。 “人命大如天不假,我给过你们机会,一回一回的提醒过你们,不要试图挑衅,我已经将利害说清楚,你们依然不张口,既然你们不愿意错我的手帮你们解决后患,又怎么能怪别人解决你们这些后患。”刘挽冷声的提醒,他们各自的选择,刘挽有什么办法帮到他们?要死只管死去,又不是刘挽杀的他们,如何能怪刘挽见死不救? 其实这样的时刻,未必不会有人觉得太巧,当众杀人的事实在太显眼,正常人都不会做。然而现在是正常的时候吗?一但有人把幕后者供出来,企图谋害大汉的公主,诬陷公主的罪名,他们不能不正视。 “长公主,长公主,但求长公主庇护,我们,我们什么都说。我们愿意一五一十的告诉长公主,到底是谁让我们在藏书楼闹事,甚至这些日子他们在背地里到底都有何计划,我们都可以告诉长公主。”有那拿不准的人,也有识时务的人。 死,他们是断然不可能想的,不想死就不得不自救。如何自救? 立刻将身后的人解决,或许能够做到自救。 “是,长公主,长公主我们说,我们一定一五一十的告诉长公主。”有了第一个开口的人,为了自己的小命,也为了表明他们其实是受人蛊惑,并非有意闹事,此时他们连忙补充的表示,他们完全可以如实相告,但求刘挽给他们一个机会,千万不要放弃他们。 “张廷尉。人我交给你了,若是他们依然不配合,把他们赶出去就是。”刘挽满意于这个结果,怎么说他们都已经见识过指使他们这些人的狠辣,一言不合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都能要人的性命,但凡没有刘挽保护他们,这些人必死无疑。 “长公主放心。”没有人注意到张汤到底何时来的,刘挽一唤,这么一个人立刻出现。一身的藏青曲裾长袍,于灯光之下分外的不起眼,可是多少人但见张汤这个人都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颤,自然是想起死在张汤手里的那些人。 那都有什么人? 又有着多少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张汤的命。 “查案问人的事,自有廷尉府来解决。现在,确定你们不说清楚你们的诉求?你们若是不说,我要走了。”刘挽不慌的,尤其对于所谓的行刺事件,刘挽并不认为有哪里值得意外的。 可是,盼她出面的人们,他们是要考虑清楚了,到底要不要把他们的目的说出来,说不清楚的后果是刘挽会无视他们到底,这就走了。 想来,不会再有下一次。 “长公主难道认为藏书楼应该握在您一人手里?”终是有人按捺不住。藏书楼,都到这一步,被刘挽撕破他们的那层皮,再装样子也是大可不必。既然如此,好,什么话都不用说,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他们的想法道出来。 “为何不能?藏书楼是我所建,我的心血,我的财富都在这儿,这样的地方不由我来决定,由谁?你们?”刘挽最后的两问,那是相当的扎心,很是期待于在她面前开口的这一位老者给个解释,她出钱出力建成的藏书楼,为何不能由她一人掌控? “此事关乎国本,身为大汉的公主,当以身作则。”其实这样的理由听起来十分的大义,但说服力很少。 刘挽轻笑一声,显得十分无奈道:“我是大汉的公主,你们是大汉的子民,你们如果认为我身为大汉的公主当以身作则,为了国家安宁,当舍小我。那么你们?你们是臣,为臣者不该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百姓供养于尔等,你们不该为百姓谋划,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讲道理,尤其是大道理,刘挽从来不比谁差。重点更在于,刘挽不仅是会讲,更是那一个做到的人。 第408章 以身作则 刘挽极善辞令, 他们并非不清楚。早有所料的人于此时朝刘挽作一揖道:“我等自叹不如长公主识大体,更不如长公主心系大汉。然,为大汉百姓,但请长公主一定要将藏书楼归于朝廷。毕竟, 盐铁归于官营, 皆因那关系国之根本, 既如此, 藏书楼也当一视同仁才是。” 提起盐铁一事,刘挽不得不说, 哎哟, 她早等着有人说出这句话, 不枉她一等。很好! “是我记错了吗?盐铁官营一事依然争议不休, 众卿并不认可。”刘挽又不是不了解情况的人,能随便让人忽悠住?明明一切都在商议之中,他们不是依然不愿意遵守吗?哪怕盐利都叫刘挽握在手里,但那铁, 多少人从中得利。 既是得利, 依然挣扎的不愿意让朝廷全部握在手中。 家里有矿,多好的一件事,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结果本来他们自家的东西,因为刘彻的一声令下,道所谓关乎国本,立刻要归于国家所管。 对, 朝廷也要安排人采矿, 也会分配到不同人的手里。但是自己有和从别人手里拿, 那是完全的两回事。没有人喜欢受制于人, 要不然他们为何如此的抗拒被朝廷收了盐和铁的生意?其利之丰自不必说, 何尝不是断了他们的臂膀。 没有人不清楚盐和铁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每每匈奴进犯边境,抢得最多的从来都是盐和铁。 盐是生活的必须品,铁是制作武器的原料。 从来这两样东西都是各家权势的标配,握着他们,家财万贯,更不需要任何人的脸色。可是,被刘挽改进的制盐之法让他们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铁的生意再被朝廷收回,更如同拔了他们的牙,如何不让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偏又莫可奈何,谁让刘彻已然强势表态。 他们痛,在他们的认知里,也应该让刘挽痛上一痛。 藏书楼,不管怎么样,绝不能再让刘挽握在手里。 “盐铁归于官营,因关乎民生,长公主若不以身作则,我等不服。”不错,他们不服,没有道理刘彻对待他们用的是强势的手段,到刘挽这儿,刘彻竟然不管。 由不得刘彻管与不管,他们必须想法子让刘挽将藏书楼交出来。 “以身作则。这四个字在我听来是最有意思的。我但问诸位一句话,关乎国民根本之事,是不是诸位都觉得归于朝廷掌控,如此才算合理?”刘挽目光灼灼,闪烁精光,可惜,黑暗之中,背光的刘挽,没有人得以窥探她此刻的表情。 根本没有人洞察刘挽言语中的陷阱,他们关注的莫过于,他们是断不可能从刘挽手中夺过藏书楼了不假,可是同样也不能让刘挽一直握在手里。 藏书楼内培养出来的那些个人啊,无不让各家观之越发的心惊。